1月19日下午,我校文科发展规划研讨会在图文大楼102室举行,潘迎捷校长、黄硕琳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类)、相关学院院长和科研副院长及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处长李柏林主持。
会上首先由科技处王伟江副处长向会议作了2010年度人文社科科研工作总结汇报。 从学科发展概述、专业情况、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方面,对学校2010年度和“十一五”期间的人文社科科研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在简要回顾过去的工作后,王伟江副处长向会议介绍了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建议稿)。与会人员纷纷就规划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对于我校文科科研活动的管理需要有一个纲领性的制度依据。这个制度应当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的评价体制和长远的人才培养方案。
经管学院平瑛院长表示,经管学院将就学校文科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学院学科发展布局,力争在交叉学科上有突破。学院的经济类学科应充分借助我校自然学科的平台优势,也希望更多参与到自然学科项目的前期研究中去。平院长还建议学校应进一步建立一支固定的文科类专家指导团队,对文科项目的评审、过程管理做更高的要求。经管学院韩兴勇教授认为学科发展应整合人文、历史,并紧密围绕我校的“海洋”优势,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还应借力发展,向韩日及台湾地区的相关院校吸取经验、邀请专家,形成校内外合作的研究团队。
社科部董玉来主任提出,社科部将拓展思路,就科技与人文交叉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为目标,培育新的学术生长点,将社科部的发展与学校总体大发展融合在一起。社科部郑黎芳老师则希望以合理考核以促人文学科的发展。
外语学院院长齐亚丽老师主要介绍了学院对学科定位的思考。学院只有寻找与学校大发展的交叉点,确立外语学科鲜明的海洋大学特色,才能得到认可。建立有鲜明特色的外语学科,还要求如何对人才、学术梯队做相应指导与提升。文科类学院还承担者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协调专业教学和特色研究之间的关系,也是学院面临的一个问题。齐院长建议学校加大投入,以促进学科转向、人才培养等,希望以相应政策的倾斜,培育特色学科。
人文学院张继平院长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平台,促进交流。
学报卢怡主任指出,发展和建设文科,对我们这种传统专业特色明显的大学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需对文科的评价体系、文科院系的建设、文科师资的管理与考核、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国际化等方面做研究。而学报也将为本校文科发展提供服务。
外语学院高文成老师、学生处李兴华老师、宣传部江卫平老师也都做了发言。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人文社科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要立足学校实际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最后,潘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以下几点:
一、人文社科的发展是我校学科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文化的渗透,积极支撑、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从而影响着大学的精神。而一个学校的人文学科特色也是体现大学实力、水平的标志。
二、我校的人文社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干学科,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人文类教师应找到学科服务学校发展需要的结合点,自觉调整、主动转型,适应、融入学校的主干学科;要通过自身努力寻找学科建设的突破口,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联合作战”。要重点培养若干个方向、若干个团队,确立明确的目标、任务,尽快形成特色。而学校也将提供人力、财力,为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三、在聘任、考核等方面,学校会动态的、不断完善,以机制来引导文科发展导向。希望能通过共建、合作的方式,借力扶持我校人文学科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希望能初步建立起文科特色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并期待十三五期间能结出累累硕果。
潘校长强调,我校人文社科建设要充分发掘潜力,找到相对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明确发展方向,利用自然学科发展优势及已有平台,努力突破瓶颈,“以特色带学科”, 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上首先由科技处王伟江副处长向会议作了2010年度人文社科科研工作总结汇报。 从学科发展概述、专业情况、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方面,对学校2010年度和“十一五”期间的人文社科科研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在简要回顾过去的工作后,王伟江副处长向会议介绍了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建议稿)。与会人员纷纷就规划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对于我校文科科研活动的管理需要有一个纲领性的制度依据。这个制度应当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的评价体制和长远的人才培养方案。
经管学院平瑛院长表示,经管学院将就学校文科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学院学科发展布局,力争在交叉学科上有突破。学院的经济类学科应充分借助我校自然学科的平台优势,也希望更多参与到自然学科项目的前期研究中去。平院长还建议学校应进一步建立一支固定的文科类专家指导团队,对文科项目的评审、过程管理做更高的要求。经管学院韩兴勇教授认为学科发展应整合人文、历史,并紧密围绕我校的“海洋”优势,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还应借力发展,向韩日及台湾地区的相关院校吸取经验、邀请专家,形成校内外合作的研究团队。
社科部董玉来主任提出,社科部将拓展思路,就科技与人文交叉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为目标,培育新的学术生长点,将社科部的发展与学校总体大发展融合在一起。社科部郑黎芳老师则希望以合理考核以促人文学科的发展。
外语学院院长齐亚丽老师主要介绍了学院对学科定位的思考。学院只有寻找与学校大发展的交叉点,确立外语学科鲜明的海洋大学特色,才能得到认可。建立有鲜明特色的外语学科,还要求如何对人才、学术梯队做相应指导与提升。文科类学院还承担者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协调专业教学和特色研究之间的关系,也是学院面临的一个问题。齐院长建议学校加大投入,以促进学科转向、人才培养等,希望以相应政策的倾斜,培育特色学科。
人文学院张继平院长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平台,促进交流。
学报卢怡主任指出,发展和建设文科,对我们这种传统专业特色明显的大学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需对文科的评价体系、文科院系的建设、文科师资的管理与考核、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国际化等方面做研究。而学报也将为本校文科发展提供服务。
外语学院高文成老师、学生处李兴华老师、宣传部江卫平老师也都做了发言。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人文社科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要立足学校实际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最后,潘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以下几点:
一、人文社科的发展是我校学科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文化的渗透,积极支撑、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从而影响着大学的精神。而一个学校的人文学科特色也是体现大学实力、水平的标志。
二、我校的人文社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干学科,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人文类教师应找到学科服务学校发展需要的结合点,自觉调整、主动转型,适应、融入学校的主干学科;要通过自身努力寻找学科建设的突破口,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联合作战”。要重点培养若干个方向、若干个团队,确立明确的目标、任务,尽快形成特色。而学校也将提供人力、财力,为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三、在聘任、考核等方面,学校会动态的、不断完善,以机制来引导文科发展导向。希望能通过共建、合作的方式,借力扶持我校人文学科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希望能初步建立起文科特色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并期待十三五期间能结出累累硕果。
潘校长强调,我校人文社科建设要充分发掘潜力,找到相对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明确发展方向,利用自然学科发展优势及已有平台,努力突破瓶颈,“以特色带学科”, 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撰稿:王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