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4日一清早,在水产与生命学院张澄历书记率领下,由分团长王成辉教授以及陆宏达教授和马旭洲副教授组成的教授博士服务团第三分团继松江、青浦服务后再次前往扬州高邮开展为期2天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下午服务团在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加赋的陪同下,前往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属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委员会,为高宝邵伯湖渔业龙头企业,在高邮湖拥有围网养殖基地3万余亩,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湖区渔业科技的探索,公司目前的养殖模式为在3万亩浮式抗风浪网围中,实施以放养花鲢和河蟹为主的放养模式,不投饵,实行对高邮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水环境的保护,同时通过选择性捕捞,实行对土著经济种类的有效保护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高邮湖渔业资源可续利用。随后在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日明的带领下,驾船巡视了高邮湖围网养殖湖区的水质、水草生长、蟹的长势等情况,充分了解了养殖区状况后,傍晚进行了交流,张澄历书记首先介绍了学校发展和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了高邮湖围网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服务团对高邮湖围网养殖区目前出现的养殖容量问题、菹草腐烂、河蟹鳃呈现灰色以及高邮湖属过水性湖泊,水位年变幅大等存在问题献计献策,提出了解决方案。
15日上午又与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委员会主任董祥浦进一步进行了交流座谈,服务团提出的打造高邮模式,净水渔业是高邮湖渔业发展的方向得到了认同,湖管会深感在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中受益匪浅,表示对提出的建议进行消化吸收,希望以后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得到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教授博士服务团第三分团在高邮湖围网养殖湖区服务
检查河蟹种质、生长和健康情况
第三分团与湖管会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交流座谈答疑
服务团首先来到高邮界首镇高邮湖花鲢合作社,该合作社有近1000亩的池塘养蟹面积,经过调研和实地考察,该合作社河蟹养殖的主要问题是河蟹放养后死亡高,回捕率只有30%以及蟹池青泥苔泛滥等问题,服务团分别作了解答和指导,养殖户纷纷表示来年在蟹种选择、健康养殖和水质调控等技术上加以改进。下午服务团在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加赋的陪同下,前往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属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委员会,为高宝邵伯湖渔业龙头企业,在高邮湖拥有围网养殖基地3万余亩,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湖区渔业科技的探索,公司目前的养殖模式为在3万亩浮式抗风浪网围中,实施以放养花鲢和河蟹为主的放养模式,不投饵,实行对高邮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水环境的保护,同时通过选择性捕捞,实行对土著经济种类的有效保护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高邮湖渔业资源可续利用。随后在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日明的带领下,驾船巡视了高邮湖围网养殖湖区的水质、水草生长、蟹的长势等情况,充分了解了养殖区状况后,傍晚进行了交流,张澄历书记首先介绍了学校发展和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了高邮湖围网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服务团对高邮湖围网养殖区目前出现的养殖容量问题、菹草腐烂、河蟹鳃呈现灰色以及高邮湖属过水性湖泊,水位年变幅大等存在问题献计献策,提出了解决方案。
15日上午又与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委员会主任董祥浦进一步进行了交流座谈,服务团提出的打造高邮模式,净水渔业是高邮湖渔业发展的方向得到了认同,湖管会深感在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中受益匪浅,表示对提出的建议进行消化吸收,希望以后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得到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撰稿、摄影:陆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