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1日一清早,水产与生命学院李应森教授、工程学院柏春祥老师带领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和本科生,前往湖州菱湖和宁波鄞州开展为期2天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在我校项目组指导下,当地养鱼进水河道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水质已明显改善
服务团在池塘养鱼现场
服务团首先来到湖州菱湖陈邑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和菱湖丰农黑鱼(乌鳢)专业合作社。菱湖陈邑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和菱湖丰农黑鱼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加州鲈鱼和乌鳢池塘养殖多年,是菱湖镇规模最大的乌鳢和加州鲈鱼池塘养殖场,占地10000余亩。经过调研和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加州鲈鱼和乌鳢池塘养殖,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展生产,技术水平低,不仅用水量大、能耗高,乌鳢和加州鲈鱼品质差;同时也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病害肆虐等严重问题,已越来越暴露出不可持续增长的局限性。李应森教授重点就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生物修复方法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及其他生物,将环境中的危险性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相对于其他修复技术来说,生物修复具有费用低廉,处理操作简单以及安全性较高等优点,是一项发展潜力较大、环境友好的处理技术。把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对恢复和优化水产养殖环境,推动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现场介绍了水生植对养殖废水的净化作用。并针对上述问题,服务团分别作了解答和指导,养殖户纷纷表示来年在养殖模式、健康养殖和水质调控等技术上要加以改进。
下午服务团来到宁波市鄞州区文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300余亩的水产苗种养殖场进行了现场调研。该水产苗种养殖场主要承担宁波市和鄞州区水产养殖水体增殖放流苗种地培育任务。8月22日上午服务团对水产苗种进行了抽样,查看了鱼种的长势。重点强调了水体增殖放流苗种种质的重要性。合作社成员深感在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中受益匪浅,表示对提出的建议在工作中进行应用,希望以后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得到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希望与海洋大学合作,就特种水产苗种(黄鳝、泥鳅、沙塘鳢等)繁育工及开展深入合作。
(撰稿、摄影:柏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