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8月27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第六分团赴南通、东台、大丰等渔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服务团的第一站在南通农场,服务团与农场技术员就当前遇到的鱼病的病征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服务团合影
服务团第二站在江苏省东台市,东台市淡水资源丰富,以养殖常规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河蟹为主。服务团参加了由东台市海洋滩涂与渔业局牵头举办的“东台市2011年渔业科技示范户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杨先乐教授进行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渔药的规范使用》的报告。针对与会的成员都是水产养殖户,他们需要的是实际可应用于养殖上的知识和技术。杨先乐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事例,同时结合当地的生产实践,提醒养殖过程中用药安全需注意的问题,更以生动的图片直观地展示各种鱼病的病征,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讲到精彩之处,与会的养殖户们都频频点头并及时做笔记。会议休息期间,与会的养殖户围着服务团带去的展览板,不时进行讨论并向服务团咨询。会议结束后,有不少养殖户走到台前向杨教授请教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养殖鱼体出现的一些问题,杨教授都为他们作出解答。
培训班现场
查看塘口
下午,服务团来到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老陈的塘口,结合其养殖现状,就养殖池塘的增氧、用水及饲料投喂方式提出合理性建议。
服务团第三站来到了大丰,大丰当地拥有大量规模较大的养殖塘,主要养殖鲫鱼、草鱼等,每年都具有很高的产值,是当地很大的经济产业。服务团来到当地,便驱车赶往当地银鲫养殖户王老板的塘口,王老板养殖的银鲫出现大量死亡现象。杨先乐教授在现场对刚死不久的鱼体进行现场解剖,从各种病征可断定鱼体感染的是细菌性肠炎。紧接着为王老板提供了控制疾病的药方并告知较为有效的给药方法。服务团在考察鱼塘换水方式后,提醒其应注意防止水体的污染导致细菌的传播。服务团通过与渔药店经销商进行交流对渔药的生产、销售、市场等方面有所了解。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海上”是我校实现服务社会、反馈社会的庄严承诺,是我校发展特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科技下乡产生了以下四点积极效应:一是成员具极强的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养殖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将“科研为农村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理念在每一位海大师生的心中强化;三是科技下乡服务与实验室基础研究工作结合更为紧密,有利于科研工作更贴近于生产实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四是更多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得到锻炼和成长,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健康发展打造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
(撰稿:胡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