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梅超风”刚过,正值养虾的关键时期。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第一分团来到上海市奉贤、金山渔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水产养殖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团员由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谭洪新与江敏教授、沈和定教授、戴习林副教授、刘利平副教授、杨金龙副教授、食品学院丛健老师及研究生等13人组成。
8日上午服务团首先来到奉贤区庄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依据前期调研和科技服务工作情况,戴习林和江敏两位老师分别为全镇虾类养殖户作了“再论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与“水产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技术”的专题报告,讲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与会养殖户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会场次序井然。随后,在奉贤区水产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随养殖户们一同前往校产学研对接基地即奉贤区千亩标准化养殖基地,现场查看了上海奉贤养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奉贤海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对虾生长状况,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逐一解答了养殖户提出的问题。最后提出“梅超风”刚过,虽然没有造成虾类发病,但仍需谨慎对待,必须坚持科学投饵,勤查对虾摄食情况,必须坚持生态养殖,加强防病和水质调控工作,定期使用益生菌和多开增氧机。
下午在奉贤区农委开展的座谈会上,服务分团了解了奉贤区水产品养殖的现状及 “南美白对虾五个一工程” 十二五发展规划,面对目前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与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全体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针对南美白对虾大棚健康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高效增氧难和亚硝基氮偏高现象,双方就解决方法,从微孔增氧、水草种植、生物絮凝等技术层面进行了重点探讨,并达成相应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合作意向。会后,服务分团又在推广站领导陪同下,来到江海镇江海村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现场解答了该基地养殖户提出的问题。此时已是下午4点,虽然服务团已连续工作8小时,都感到很疲惫,但大家不顾劳累,仍赶到金山区漕泾镇。在校产学研基地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丁福江经理的陪同下,来到建国村罗氏沼虾700亩标准化养殖基地,查看罗氏沼虾生产状况,对养殖人员重点讲解了池塘微孔增氧运转工艺和水质调控要点。
9日上午服务团首先来到校产学研基地即秦皇山渔业,实地考察了设施渔业和渔业信息化平台,听取了公司领导生产情况介绍后,谭洪新副院长针对公司工厂化养殖现状,提出了加快工厂化养殖储备品种开发等建议。随后在金山区水产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来到金山区廊下镇中丰村和中联村养殖场,实地检查了养殖河蟹和南美白对虾,走访了顾金华等水产养殖户,为群众现场答疑,并毫无保留的为他们提出改进及防范措施。中午服务团一行来到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育苗场,不仅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还慰问了长期在此进行实验的我校8位研究生。谭洪新教授细致询问了同学们的科研和生活情况,嘱咐他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下午在中华村村委会会议室,举办了上海海洋大学金山区水产养殖科技服务座谈会,服务团各位专家以研究专业分组,与来自各镇的近百名养殖户进行了2小时的面对面交流攀谈,逐一为大家细致解答养殖户遇到的鱼、虾、蟹等水产品养殖实际问题和详细的解决方法。
此次服务活动,每到一处,团队成员都耐心细致地回答养殖户提出的问题,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满腔的热情和诚恳、专业的建议和服务,为广大养殖专业户送去了贴切实际的实用科技,受到了各基层技术工作者和养殖专业户们的热烈欢迎,都纷纷期盼来年服务团能再次前往,为他们排忧解难。服务团的所有老师及研究生都深受鼓舞,充分感受到农民对科技人员的热情,农村对科技需求的急迫,深刻认识到水产养殖科研工作要想渔民所想,急渔民所急,从实际出发,为养殖户们解决实际困难。
(撰稿:戴习林 摄影: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