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一清早,水产与生命学院王武教授、李应森教授、陆宏达教授与邱军强博士带领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和本科生,告别河蟹养殖“金三角”第一站,到达第二站——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开展为期2天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27日上午,服务团在区水产局阮治中局长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地来到宣州区狸桥镇和水阳镇的宣城市现代渔业有限公司调研塘鳢鱼今年的苗种生产与养殖情况。
早在2008年,我校王武教授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生态养蟹模式,其中混养鱼类提出以塘鳢鱼替代鳜鱼的新技术,成效显著。但苦于塘鳢鱼苗种不易解决,限制了这一养殖新模式的发展。去年,一条全长3厘米的塘鳢鱼鱼种(夏花)价格高达1.50元。
在去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那天晚上,胡锦涛主席设宴招待世界各国元首和贵宾,菜谱中第一道炒菜就是“荠菜炒塘鳢鱼片”。以致目前上海各大饭店均将此菜命名为“世博第一菜”。今年100g以上的塘鳢鱼价值高达120元/斤。
为保护塘鳢鱼的有限资源,实现该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年初,宣州区水产局与我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宣城市现代渔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塘鳢鱼人工繁殖工作。此项工作由公司主持,技术上由我校水产与生命学院曲宪成博士负责,王武教授制订实施方案,曲宪成博士与他的研究生蒋娇云一起解决了亲鱼培育、鱼巢的设计、人工促产技术、鱼卵孵化设施、水霉病防治技术等关键问题,取得了成功。今年共获人工繁殖的塘鳢鱼苗320万尾。
看!鱼苗经4个月饲养,塘鳢鱼已长至80g
此次,服务团调研时发现,王武教授提出的以塘鳢鱼替代鳜鱼的生态养蟹模式,已在当地得到全面推广,塘鳢鱼的规格已达到80g以上,年底即可长到150g以上,其商品价格可高达200~300元/Kg,除养蟹收入外,又可再增加3000元左右/亩的效益。因此很多养蟹户纷纷希望明年上海海洋大学有更多的教授、专家来宣城合作,繁殖更多的塘鳢鱼苗,为他们致富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后盾。
28上午,服务团到位于水阳镇新村珠村的金新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调研蟹种及成蟹养殖情况。合作社负责人葛其寿告诉我们,按照去年王武教授传授的“蟹种深水培育法”,今年蟹种池塘水深普遍由0.5米加深至1.5米,蟹种的生长速度明显好于去年。目前规格已达200只/kg,再蜕一次壳,都是优质大规格蟹种。预计亩产可达250Kg 以上、亩效益约1.4万元。服务团建议合作社明年在蟹种池混养青虾、细鳞斜颔鲴等鱼类,效益还可进一步提高。
服务团到位于水阳镇金新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调研蟹种及成蟹养殖情况
28日下午,服务团与宣城市水产局和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座谈。通过调研,服务团的专家们详细剖析了宣州区养蟹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继续推进塘鳢鱼的苗种生产与成鱼养殖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河蟹专用配合饲料、实施养殖技术标准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病害防控理念、争创优质产品及品牌产品等。为了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及时有效地控制细菌性疾病,我校邱军强老师最新研发了一种用于淡水养殖细菌性疾病的快速选药试剂盒。座谈会上,邱军强老师向宣城市现代渔业公司赠送了该试剂盒。
邱军强老师向宣城市现代渔业公司赠送快速选药试剂盒
29日一早,服务团告别河蟹养殖“金三角”的第二站,到达第三站——江苏省高淳县开展为期半天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高淳县是我校教授博士服务团的发源地,早在2004年,我校教授博士服务团就到高淳县开展科技下乡服务。经过不断地技术提升,高淳县成蟹养殖技术、产量及效益等,都跻身全国前列。“固城湖”牌大闸蟹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响亮。
服务团首先调研了高淳县阳江镇的成蟹养殖区。我们欣喜地看到,成片的养殖区池塘规整、水草茂盛、水色清澈。养殖户告诉我们,现在这里基本都是统一的规范化养殖,投喂的黄豆及野杂鱼等也是经过蒸煮,因此病害基本未见。今年的收成会比去年更好。
服务团现场解答了闻讯赶来的养殖户关于成蟹养殖的多个问题。部分养殖户从南京市江宁区赶来,带来了疑似“抖抖病”的病蟹请陆宏达教授现场解剖。陆教授认真解剖后初步认定该病很可能是前些年给河蟹养殖造成重大损失的“抖抖病”。陆教授反复讲解控制“抖抖病”时年底要对河蟹池塘进行清塘的必要性及清塘的方法。
陆宏达教授在讲解病蟹的病症
29日下午,服务团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后返回上海。此次活动过程中,服务团不仅受到当地政府、农业(水产)主管部门、各乡镇的技术指导员及广大养殖户的热烈欢迎;而且服务团成员在进行科技服务的同时,也了解了生产第一线对技术的渴望,明确了今后科研教学的方向,也是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升。同行的临床兽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张瑶同学就深有感触地体会到:学病害的研究生不能只懂得实验室的工作,一定要了解养殖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把病害学好并解决实际问题。(撰稿、摄影:邱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