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友访谈录之尽职尽力做好每一天

发布日期:2011-09-19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399设置

       孙书才,1965年出生,男,汉族,安徽无为人。1988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巢湖渔业管理局工作,2003年工作于安徽省巢湖市富煌三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现担任副总经理。

孙书才(左二)

记忆往昔,大学生活
       我是1984年考上大学的,当时学校是叫上海水产学院。我是在食品学院学的水产品加工专业,等到我毕业时学校已经改名为上海水产大学了。当时在学校,虽然生活比现在要艰苦,但是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学校每个月有20多元的生活补贴,我自己每次还能获得100元的奖学金,这些足以使我顺利完成学业,我大概四年总共只用了1000多元。我们平时的伙食还是不错的,由于学校有自己的远洋捕捞船,所以在资源匮乏时,我们还是能吃到足够便宜的鱼,往往一大盆鱼只需2毛钱。我们都戏称这是水产大学的一大优势,有吃不完的鱼。
       当时在学校,宿舍是六个人住,寝室在那时是我们最具温馨的家。我们每天晚上都是去上晚自习,并且是有时间规定的。我们连星期六都是要上课的,只有星期天可以休息,学习还是比较紧的。当时在学校并没有参加过学生会以及其它社团,主要把时间放在了自己喜欢的书籍上。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周末就不像现在的娱乐了,除了打球外就会下棋。我特别喜欢下棋,经常和同学下棋下到第二天早上。我们有时候也会举行老乡会,安徽的学生聚到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偶尔也能结识新朋友。
 
严于律己,尽职尽力
       学校在学风建设上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严格的,在这方面,学校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也使得我们当时的学风考风都很好。我们从大一到大二的时候有四个人留级,也有一个同学由于多门课不及格退学了。尽管那时候考上大学不容易,但是在这点上,学校是不讲情面的,因为学校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制度才能树立良好的校风。虽然我们对这位学生感到很惋惜,但那时候他后悔也来不及了,看着他无奈地从学校退学,我们也感到很不是滋味。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们学校才能树立如此好的风气,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我是1988年在学校毕业的,可以说在这四年里,我在学校学到了不少的专业知识。期间刻苦学习,学风也是很严谨的。我们学校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吃苦,有上进心,干实事,有诚信,以致于我和我的同学现在在事业上都很成功。我们那时候毕业就分配好了,一部分到行政单位,另一部分到企业。我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巢湖渔业水产局工作,这也是得益于母校的培养。后来我们巢湖有个富煌公司想做个水产品加工这个行业,于是2003年我就来到了富煌公司,在公司当销售副总经理。现在公司做的很大,富煌水产品加工的产品主要是销往国外,年产值上亿。近几年我们也在努力的开拓国内市场,想把我们的公司做得越来越好。富煌现在与上海海洋大学联系十分密切,这里有个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研究中心,每年都有一定的研究生过来实习,时常有海大的老师过来做相关水产品的研究。与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公司。时刻不忘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勤朴忠实,展望未来
       前面我已经介绍了我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我对我的母校充满了感激。我们的校训是“勤朴忠实”,当时我还把这个校训在本子上记下了,一直放在办公桌中。我感谢母校多年的培养,明年是我们海大建校100周年,我是非常高兴的,同时我也会给与大力的支持。我们公司正准备成立一个富煌奖学金,用来鼓励更多的学子,让更多的学子去拼搏、去努力。发扬海洋大学“勤朴忠实”的精神,海洋大学是一个平台,百年校庆是一个契机,能让更多的校友凝聚在一起,共谋发展。
       学校教书育人,要不断发扬勤朴忠实的精神。学校快走过一百年了,希望学校保持自己的优势学科,全面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在以后的岁月中,保持自己的优良传统,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最后,我送给每位在校的海大学子一句话:“要尽职尽力做好每一天”。这也是我本人的座右铭,我相信我们海大的学子会尽职尽力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为海大出一份力,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口述:孙书才 整理:王志超 摄影:何增泽 编辑:王永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