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友访谈录之:潜心学术,献身水产事业

发布日期:2012-03-20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3180设置

——访我校1961届海洋渔业机械专业校友蔡学廉

座右铭: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充实自己,奉献社会。抓住机遇,积极创新,事业更兴旺、更美好!一个人的价值、人生的精彩,应该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蔡学廉,男,1937年9月生,福建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系渔业机械专业。上海水产大学教授。曾任:全国渔业节能协作组办公室主任等职。设计与研究:1982年主持新建上海水产大学动力实验馆,负责编制《渔船油耗定额标准》等。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海洋机动渔船图集》,1990年荣获华东区大学出版社首届优秀图书一等奖等。1990年由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由农业部水产司授予“全国水产节能协作组优秀成果”称号,领导的全国渔业节能协作组办公室两次荣获“全国节能先进集体”称号。

 

往昔拾掇,记忆中的水产

我于1956年报考了上海水产大学,那时18岁年纪轻,很想出去闯闯,见见世面于是就报考了海洋渔业机械这个专业,希望有机会漂洋过海,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时生活是很艰苦的,福州那时还没有火车。我记得南平那里有火车,还不是客车,只能运货。当时有很多学生都要到外面读书,省里很照顾我们,安排一列火车带我们出去。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火车,当时是非常开心。正是这列火车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根据我们这个专业的实践要求,当时学校安排我们到舟山渔村参加生产实践,那时候是五个班一起去的,一百多个人。有一小部分人可以上机帆渔船,所谓的机帆渔船是风帆渔船加装一台发动机,可以两用。当时相对于其他行业,渔业还是比较落后的,在渔船上生活很艰苦,很多人还没有见过海,晕船很厉害的。我们从这里知道渔业生产的艰苦。我们跟着渔民到海上捕捞才知道专业的实际事情。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去,一待就是三个月,时间还是蛮长的。我们回来休息一段时间再去坐船的时候又难受的吐了,这样反复很多次以后便习惯了,当然我们通过锻炼,也学了很多东西。

1959年,学校要办造船和动力专业,就从我们当中抽十个学生去上海交大学习。我也被安排到交大学习。在大学学习的时候,有几个学习比较差一些,学的好一点的就经常在一起教他们,帮助别人温习也等于自己复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提高了自己。大家学习过程中,不管做什么都会思考讨论,学习氛围是非常好的。从我学习工中我感悟到勤奋很重要,不断努力的过程是很有意义的。

那时上午上课,下午基本没课,我就去运动场运动。我优秀的身体基础就是在大学锻炼出来的。我刚开始工作是做指导员,还与学生住在一起,还会坚持跑跑步,打打篮球。我的老师都非常的好。系主任候朝海对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非常亲切。在上海交通大学那些教我们的老师,后来也都成了国家柴油机等动力系统方面的专家。

勤奋工作,奉献中的人生

上海大大小小的船厂我都去过,包括江南造船厂。在里面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回来以后,柴油机方面的大大小小的东西我都知道了。接着学校搬迁厦门要建立动力实验室,这时对我来说不是很困难,很快把把实验室建好。回来以后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也很快帮学校建立自己的动力实验室。当时学校里面,拨钱买了很多设备,房子也盖好了,就是没有安装。我就想,拨这么多钱,东西还没出来,这怎么行呢。但是安装材料和安装工人是个难题。后来就找以前的学生,船厂的学生大都已经当上车间主任或是厂长。他们很积极,他们知道后帮助我安装。我画了一些安装图,他们就照着帮我安装。我们那时候,动力实验室搞的不错。有各种各样的柴油机和遥控检测装置,在当时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我把交大和这边的技术吸收进来了。这为我们学校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只在课本上看很不直观,这样容易理解多了。学生做了很多实验,那时学生出去工作的能力很强。

我们叫渔机专业,渔机其实以动力为主。当时接触很多,面也很广。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勤奋,多学一些东西,多做一些事情,应该还是很好的。创新很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就是老样子。创新,各方面就能出来。83年国家感觉能源是个问题,一直抓节能。在农业部渔业局领导下了成立全国水产节能协作组。主要抓水产人员方面的交流、推广、培训。办公室是在我们学校。我同班的同学在部里工作,考虑到我们学校在生产上和上面联系比较少,就挂牌在水产学院里。我们每年开一个年会,有时还开研讨会、交流会。刚开始成立时,我并不在那里,这是由于教学任务比较重。到85年以后,组织换新血。全国渔船改造,围绕怎么能够更新,提高渔业产量,把我调了过去,担任协作组主任。这么多年的工作,我一直勤奋,正是因为勤奋,不怕艰苦,在工作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敢于创新,打造休闲渔业

1999年我要安排2000年在北戴河开的一个全国性工作会议“推广玻璃钢渔船座谈会”,当时在北戴河,我看那里做休闲渔业条件非常好,就想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好好利用。那里专门给国家一些干部钓鱼,我说既然能给他们钓,也能给我们钓啊。有吃的有玩的有休闲的不是很好嘛。我请示河北省领导,把休闲渔业这个内容加了进去,开休闲渔业会议的时候来了七十多人,包括台湾和澳大利亚的。大连长海每年搞一个国际钓鱼节,台湾一个朋友也介绍了钓鱼的情况。通过一些了解后,我觉得休闲渔业很不错,很有发展空间,对保护资源也有帮助,国家捕捞量太高了,渔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对社会人的娱乐生活增多了。于是我下决心搞休闲渔业。

开始跑了几个省市,当时有些省的厅局长还有旅游局并不看好发展的前景,我只能想别的办法。经过努力,现在的休闲渔业发展好多了,以至于很抢手,旅游局说是他们管,水产部门说渔民渔船当然是我们管,交通部门说船出去属于交通部门,应该他们管,争论不停,后来调解后让水产部门管。哪个地方可以办,当然就是水产说了算。后来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那时候叫什么名称也叫不清,我就说就叫做休闲渔业基地。

我最注重渔业文化。这是把生活、劳动、智慧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文化在鱼方面讲的很多,比如鲤鱼跳龙门。经济上的钱币,古代是贝壳,也是渔业类的。休闲鱼融入文化更加丰富起来。记得六十年,我去苏州的虎丘山,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看的,但是导游很会说。比如一块石头,说到唐伯虎点秋香,然后觉得还真有新奇之处,这就是文化的魅力。由于我老家是福建福州的。2006年,福建省说要帮助家乡建设,把我邀请回去,说是做海洋开发建设。我就建议开一个休闲渔业会议,开的是海峡两岸休闲渔业,会议反响不错,现在休闲渔业在全国都很流行,我也经常和王世明院长在江浙一带指导调研。

百年海大,寄语浓浓深情

理念这个东西还是很需要的,理念是一种精神体现。勤朴忠实,不仅仅是我们的校训,更是一个理念,一种精神。勤朴,勤奋。一个人没有勤,就会懈怠。朴实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要求我们不辜负社会的期望。学校必须把重点放在海洋上,水产这个特色不能丢。我们学校在自己特色专业上要有发言权。但是除了水产还要开阔发展海洋各个专业,不能局限于水产。比如说物流专业,这个专业怎样发展才够好,如何能将这个专业联系到自己的优势学科上共同发展也很重要。自主创新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我们学校要在这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希望我们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海大、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口述:蔡学廉 采访、整理:王志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