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头版:甜瓜刚长小瓜纽,古丽吉娜提到田头

发布日期:2012-04-13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538设置

(记者 彭德倩)“跟着大学和农技站的老师好好学,多听听、多问问。”昨天中午,阿布杜克热木从数千里之外的新疆喀什莎车县给在上海的妹妹古丽吉娜提打来长途。

喀什姑娘古丽吉娜提(左)在浦东书院镇学习给葡萄打顶。富志刚 摄

      “放心吧!”姑娘笑着连声答应。哥哥几乎隔天一个电话一通嘱咐,想偷懒都难。
      去年3月,首批179名喀什地区大学毕业生来沪“充电”,上月起陆续进入松江和浦东基层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实习。在上海海洋大学学习的古丽吉娜提和四位同学,来到了浦东书院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学农技,学管理,好为物产丰饶的家乡多尽一份力……艾尔肯、组热古丽买买提、富志刚、阿布杜斯麦提,都跟古丽吉娜提一般心思。可是,刚到书院镇时,早春第一茬小麦才栽下,西瓜、甜瓜刚长出核桃般大的小瓜纽,暂时好像没啥农活儿。看出几位年轻人有点蔫,农技站站长王德国笑了,“作物保护、套种轮作,都是学问。”他下令:一人配上两位师傅,把课上到田间地头。
      清晨,古丽吉娜提跟着师傅朱桂明下田。新鞋踩在泥泞里,一步一陷,她眉头都没皱一下。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手上——只见老朱猫腰一拔,手中扬起的水稻根上,一条指甲盖长短的灰白小虫正扭着往深处钻。老朱讲解:这是害虫大螟幼虫,通过每平方米稻根上的幼虫数,可以测算出成虫发生高峰期,制定防治策略。姑娘听得入神,学着拔稻根找虫子,捻起一条,两手捏住轻轻拉直,想仔细看看长度。
      古丽吉娜提学得带劲,其他同学也不逊色。常常在回学校寝室的路上,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交流起当天所学所感。组热古丽买买提对西瓜种植印象深刻,喀什只有6月到8月的三个月间才能吃上新鲜西瓜,可这里通过套种轮作,产果期延长到3月—10月;富志刚去的是奶牛养殖场,那里每头牛都要拍照建档,一旦发病可迅速追溯隔离;阿布杜斯麦提在虾塘边跟着养殖户一起算账:每亩虾塘每年投入4000元至5000元,可收到2万多元回报,科技养殖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高产出。年轻人都明白,喀什上海两地气候不同、土壤特质不同,作物品种也有不小差异,有些做法不能全盘照搬,可在生产第一线,他们更深切感受到科技兴农的力量。 
      (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4月13日)

(宣传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