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48年7月《江苏省立水产职业学校校友通讯录》载,江苏省立水产职业学校的校训是“忠诚勤朴”,与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的校训“勤朴忠实”如出一辙,反映了两校一以贯之的办学精神。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我校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校舍被侵华日本军炸毁,沿海各省水产学校也多被摧毁。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为了维持水产教育,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9年春决定在国立第二中学添设水产部,聘陈谋琅任主任,设水产普通科。后国民政府参政会和国民党十中全会议决推进水产教育,国民政府教育部于是在1943年秋将国立第二中学水产部改组为国立四川水产职业学校,聘陈谋琅为校长,增设制造科、养殖科。
1944年春,陈谋琅离职,王刚接任校长。1945年春,学校增设渔捞科。抗战胜利后,学校奉命迁往上海或连云。后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的指示,继承前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校址暂设崇明,接收崇明学宫、海塘等处房屋为临时校舍,改名为江苏省立水产职业学校。校舍修缮完毕后,全校师生沿着川陕公路及陇海、津浦、京沪等线分组东迁,一路奔波,备尝艰苦。8月中旬,安全抵达崇明。教具、仪器、图书、文卷等同时装木船沿嘉陵江、长江东迁,于9月到达崇明。随即,开始招生、上课。
1947年,学校奉准先后接收中华罐头厂、电灯厂、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周墅养殖场,作为实习厂(场),并通过国民政府教育部、农林部转请渔业善后物资管理处配拨渔轮,又商准国民政府中央气象局借拨气象仪器,成立二等测候所,又准渔业善后物资管理处借拨端艇,供学生操艇实习。1948年奉准接收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原校长张楚青所保存的图书、仪器、标本,并商准渔业善后物资管理处配拨冷藏冰箱,及商请农业复原委员会配拨制罐机及抽水机等实习设备。同时加强教学,整理校舍,美化校园,开发农场,使学校逐步转入正轨。
解放后,经华东水产管理局批准,江苏省立水产职业学校(闵行)于1949年并入吴淞水产专科学校。
以下为江苏省立水产职业学校校歌:
南临暹越,北接朝鲜,浩渺烟波水共天;
港湾罗列,海岸延绵,无穷宝藏,利重渔盐;
嘉陵夜雨,瀛岛晴烟,万里长江此波迁;
复兴渔业,责任应同肩,切磋互勉,学术勤研;
请记取,建国第一,前进努力着先鞭。
(发表于2011年11月29日校报)
(撰稿:秦鲁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