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团第五分团赴高宝邵伯湖科技服务

发布日期:2012-07-04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906设置

2012年6月30日至7月2日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团第五分团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王成辉教授、马旭洲副教授和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陆锦天高级工程师一行赴高宝邵伯湖进行科技服务。

服务团在高邮湖畔

服务团在高邮湖上检查河蟹生长

高宝邵伯湖是淮河下游的大型平原浅水性湖泊,湖泊水文特征表现出强烈的过水性,淮河洪水80%由高邮湖下泄入长江,湖容变化大、换水周期短,水位年变幅大。目前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采取的养殖模式为在2万亩浮式抗风浪网围中,实施以放养花鲢和河蟹为主的放养模式,不投饵,实行对高邮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水环境的保护,同时通过选择性捕捞,实行对土著经济种类的有效保护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高邮湖渔业资源可续利用。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养殖容量问题、菹草腐烂问题、湖泊过水性问题、河蟹品质问题、浮式抗风浪网围中,实施以放养花鲢和河蟹为主的放养模式是否对水环境有修复作用等。6月30日科技服务团的专家首先考察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河蟹增养殖基地,然后与高宝邵伯湖渔管办董祥浦主任、陈日明副主任,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加赋,扬州大学魏文志副教授等进行了座谈。董祥浦主任介绍了高宝邵伯湖渔业生产的现状,提出如何科学调控水草?如何科学调控鱼类种群?如何改善湖泊水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王武教授对此高邮湖渔业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特别提出了以青虾制种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商品蟹强化营养、河蟹亲本的群体选育、优质蟹苗定点生产、优质水草的定向培育等问题,引起了当地领导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王武教授还提出高邮湖应当大力发展“净水渔业”,并建议当地应在湖区创建“净水渔业核心示范区”,以脱氮、脱磷、脱碳为目标,将“净水渔业”的各项技术措施在核心示范区进行整体优化,并采取水环境检测技术加以调控和理论提高。这一建议得到与会领导和科技人员的热烈响应,服务团与当地科技人员进行了详细研讨,当地主管部门答应,今冬明春就开始实施。

王武教授为高邮湖的渔民介绍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

服务团在渌洋湖池塘养蟹基地检查河蟹蜕壳次数

7月1日上午王武教授结合前一天的考察和座谈,向技术员和养殖户做了《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的讲座。详细讲解了如何确定优质河蟹标准?如何辨别河蟹的蜕壳次数?如何饲养出“五星级”优质蟹?等实际问题。大家被王武教授声情并茂的讲演深深地吸引了。主持会议的陈日明副主任说:“114位渔民,在会议室中,居然能鸦雀无声的地呆了整整2个多小时,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事”。7月1日下午科技服务团考察扬州江淮湖泊渔业有限公司池塘养蟹基地时,王武教授将讲座的部分内容在现场向养殖户进行了实际演练。并提出了二点建议:一是池塘水位太浅,希望在5天内将全场池塘水位加注到最高水位,以防暑降温,预防河蟹性早熟。二是根据水草长势和河蟹蜕壳次数表明,有几个养蟹池配合饲料严重不足,必须增加投饵数量。

高宝邵伯湖渔管会、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领导说,短短2天,服务团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一些疑难问题经你们一讲,我们就顿开茅塞了。这次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组织的科技服务团真的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我们生产部门希望服务团每年能来2-3次。

(撰稿、摄影:马旭洲、陆锦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