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我校知识服务平台第六分团由潘连德教授、薛俊增教授、吴惠仙副教授及两名研究生组团,赴广西钦州进行龟鳖养殖技术服务。
潘教授和钦州龟鳖业协会陈兴乾会长等考察金钱龟的养殖情况
第六分团与钦州水产畜牧兽医局领导及钦州龟鳖业协会人员合影
广西壮族自治区梁师华巡视员和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肖珊副站长迎接了分团,先来到广西省钦州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并受到广西畜牧水产协会副会长、广西兴联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兴乾与钦州龟鳖业协会副会长钟汉明的热情欢迎。陈会长介绍,钦州正在打造“中国龟谷”,这是钦州市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的重点项目,是水产畜牧业“万元增收工程”的重中之重。钦州龟鳖业协会副会长钟汉明向我们介绍,拥有天然的龟鳖养殖优势龟鳖资源非常丰富,全国现存龟鳖38种,钦州就有17种,其中不乏鼋、山瑞、黄沙鳖等珍稀品种。
具有当地特色的庭院式养龟模式
随后,服务团又来到当地赫赫有名的“龟王城”,总经理兼中国渔业协会龟鳖产业分会副会长林桂艳热烈欢迎了服务团的到来。
在考察中服务团发现,由于养殖户多是采用当地特色的庭院式养殖模式,故对于龟苗孵化的技术还需要完善。吴教授指出,由于自身的趋水性,小龟苗刚刚孵化后会自动的寻找水源,这时如果不能及时的转移到水中,很容易导致小龟苗出生时就会体质虚弱、背甲因缺水而不饱满、畸形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此次的活动中,服务团就金钱龟的孵化和养殖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孵化环节,孵化龟苗时所选用蛭石而不用泥沙,目的是为了让龟卵的透气性更佳;并且要及时提供水源,可以改善孵化结构,提供寻找水源的途径,让小龟苗一出生便可以及时主动的寻找到水源。对于养殖技术的改善,可以从改善水质着手,投喂动物性饵料的池塘要及时换水,否则水质败坏,引发病害。
潘教授就珍稀龟鳖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控技术进行讲解
吴惠仙副教授就广西龟鳖发展做了详细分析和建议
8月8日,我校知识服务平台第六分团在钦州开展了“珍稀龟鳖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的专题报告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肖珊、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科技与对外处副主任易显凤、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调研员庞子程、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林志勇、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伟德、广西水产畜牧协会副会长陈兴乾参加了会议。
在考察了当地养殖情况的基础上,潘教授讲解了珍稀龟鳖的病害防控技术,引起了众多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对于钦州龟鳖市场的开发,吴惠仙副教授指出,钦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龟鳖逐渐形成最有特色的地方品种,三线闭壳龟(金钱龟)、广西拟水龟(南种石金钱龟)、山瑞鳖、黄沙鳖等产品畅销区内外。但其当地特有的庭院式养殖模式,限制了龟鳖产业化发展,应当适当集中小型养殖户为一体,提供更多的珍稀龟鳖交易平台,把钦州建成全区、全国龟鳖交易中心,形成“中国龟谷”。
服务团精彩的讲解受到了当地政府与养殖户的大力支持。政府希望服务团能在“龟谷”项目建设上,能长期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充分挖掘产业链,并加大科技研发,以科技支撑发展,共同打造“中国龟谷”。
(撰稿:刘译浓 摄影:郑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