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滨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是奉贤和金山两区最主要的水产养殖种类,养殖面积近9万亩。长期以来,我校与两区的相关单位一直长期进行产学研合作,在这两种虾的苗种培育、养殖模式、水质调控、营养饲料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均取得不菲成绩。2012年7月16-18日,由我校科技处副处长陈文银副教授,水产与生命学院张登沥书记、吕为群教授、戴习林教授、罗国芝副教授、宋增福副教授、邱军强博士、牛东红博士、颜标博士、王有基博士和胡梦红博士,食品学院汪立平副教授,上海市渔业经济会马晓萍老师以及相关研究生组成的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团第一分团,来到金山、奉贤两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科技服务活动,为虾类养殖户排忧解难,并以期为提高金山和奉贤区虾类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构建和完善上海市“三虾一蟹”产业体系出一份力。
在服务团前期虾类养殖现场调研及与金山区水产推广部门沟通的基础上,7月16日上午,服务团首先来到金山区亭林镇,金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徐秀林站长和张明云副站长热烈欢迎服务团的到来,半小时相互交流后,罗国芝副教授首先给五十余位养殖户作了题为《生物絮凝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的报告,向广大养殖户介绍养殖水质调控新技术。接着戴习林教授就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十问》的报告。二位老师的讲座分别从世界水产养殖最高技术谈到老百姓最关心的若干养殖问题,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不仅高屋建瓴而且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与会养殖户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会场次序井然。
下午服务团先后来到金山区亭林镇逸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九亭基地、金山区丰泽淡水鱼种场、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养殖公司漕泾镇种虾养殖基地,实地现场检查杂交鲫鱼、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生长状况,以及池塘水质状况,逐一解答了养殖户提出的问题,并分别与各基地技术人员就杂交鲫鱼品种选育与养殖模式、虾类养殖水质调控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微管曝气底充氧、蓝绿藻控制、水质生态调控、生态防病等关键技术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17日上午,服务团来到奉贤区兵分两路,一路由罗国芝副教授带队,前往奉城镇朱新村,分别由邱军强老师和汪立平老师作了《对虾养殖过程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及合理用药》和《功能性寡糖在减少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应用》的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了虾类养殖过程中可能非法添加的抗生素及其它投入品,提出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快速准确选药及坚持添加功能性寡聚糖等的技术与操作方法。下午,又分别到附近2家凡纳滨对虾养殖场现场考察,现场讲解虾池清塘、抑制蓝绿藻和控制亚硝酸盐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措施,获得养殖户的肯定。另一路12人,上午在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于忠利工程师陪同下,来到海湾镇上海百举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听取了张社长的合作社基本情况和2012年对虾养殖生产状况介绍,百举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对虾养殖标准化池塘2500亩水面,全部养殖南美白对虾,今年到目前为止尚未见病害爆发。双方从苗种购买、虾苗放养、水质调控、病害防治、高效增氧、经营销售等方面作了充分的交流。随后来到几口池塘边检查水质状况,并抓捕部分虾塘对虾进行检查,服务团非常中肯地向张社长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建议养殖场因毗邻大海,下一阶段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做好防台风工作。下午在奉贤区农委开展的座谈会上,服务分团了解了奉贤区水产品养殖的现状及 “南美白对虾五个一工程”,面对目前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与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全体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针对南美白对虾大棚健康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高效增氧难和亚硝基氮偏高现象,双方就解决方法,从微孔增氧、水草种植、生物絮凝等技术层面进行了重点探讨。
18日上午服务团一行20余人来到柘林镇兴团村,面对50多位养殖户,戴习林教授、罗国芝副教授、宋增福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南美白对虾养殖十问》、《生物絮凝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微生物制剂在虾类养殖中的应用》的技术讲座。接着在奉贤区水产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随养殖户们一同前往校产学研对接基地即奉贤区千亩标准化养殖基地,现场查看了上海奉贤养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奉贤海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对虾生长状况,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逐一解答了养殖户提出的问题。在现场,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黄伟感谢上海海洋大学专家教授多年来对奉贤对虾养殖的技术指导,期待我校专家教授能在今后几年里继续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帮助奉贤打造上海的虾业航母。上海奉贤海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始,在我校多位专家教授的指导下,近三年取得了养虾大丰收,2010年是上海市南美白对虾单产最高的合作社之一,2011年是上海市养殖的白对虾规格最大的合作社,起捕时,近一半虾塘的对虾规格达到14尾/斤,2012年塑料大棚养虾初试成功,亩产值近2万元。徐平社长感概的说“海洋大学服务团每年来场科技服务,让我掌握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了养虾理念,觉得信心百倍,心里有底气,可以说没有海洋大学的支持,我是养不出这么好的虾。”。下午服务团来到上海市开展塑料大棚养虾最早的张志勤养殖户塑料大棚养虾基地,双方就塑料大棚养虾存在的问题和多年塑料大棚养虾塘塘况,以及防台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张志勤希望我校专家教授今后能定期来场指导塑料大棚养虾。
此次服务活动,总培训人数230多人次,惠及二万亩虾塘。每到一处,团队成员不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总结的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告诉养殖户,获得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和赞扬,而且都耐心细致地回答养殖户提出的问题,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满腔的热情和诚恳、专业的建议和服务,为广大养殖专业户送去了贴切实际的实用科技,受到了各基层技术工作者和养殖专业户们的热烈欢迎,都纷纷期盼来年服务团能再次前往,为他们排忧解难。在随后的一个月里,服务团中的老师和学生仍一直奔波在奉贤、金山的养虾一线,检测水质、跟踪虾情动态,向养虾农户现场普及养虾知识。特别是台风来临之际,和养殖户商讨抵御台风的养虾对策,“海葵”来袭后,服务团服务指导的虾塘,基本无一口池塘发生病害,有别于江浙一带。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做好科研和科技服务的指导原则。相信百年海大的师生在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等支持下,会坚持这个方向,急渔民所急,从实际出发,为养殖户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上海郊区水产养殖和我校科研水平的提高践行笃志,再创佳绩!
(撰稿:戴习林、邱军强 摄影:邱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