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和创先争优最佳案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践

发布日期:2012-10-09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571设置

——工程学院

一、主题设计与活动载体的创意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融会贯通,并将有关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大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学习与应用,逐步成为自我学习与创造的主体。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对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学风建设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还是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专业,工程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学科优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有专门的场地和实验室,需要有专业的机床和加工工具,需要有老师的不断指导,同时,也需要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氛围。工程学院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二、实施过程与方式方法

(一)硬件建设

学院现有实验室多为专门用于专业教学的专业性实验室,对于大学生创新活动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和设备仪器。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同学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经学院领导研究决定,将拥有78.6平方米的工程楼111室专门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并为其采购了1台数控铣床、1台数控雕刻机、1台切割机床、10个手工加工工具箱、5台电脑以及AUtoCAD、SolidWorks、ProE等三维绘图与分析软件。

2011年11月30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黄晞建教授为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揭牌。

(二)软件建设

学院通过优先考虑参与申请有关奖项及科研项目,工作量计算以及年终奖励等多种措施鼓励所有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并在年度以及聘期岗位任务书中明确要求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要求专任教师、辅导员、实验员以及行政人员主动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活动中来。指定2位实验员负责大学生创新活动具体事宜。组织部分喜爱钻研、热爱科技创新的同学负责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的日常工作,指导其他同学安全正确操作有关数控机床及加工工具。制定了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使用规则、有关机床的操作规范以及该实验室的财产安全责任规范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对于专业课程实验室,如果同学想借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学院也将积极协调有关实验人员给予帮助。

与此同时,组织有关教师及实验人员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调研,重点考察其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和发展建设中面临的瓶颈问题;组织有关老师到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上海新建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和上海申宏冷藏储运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调研。

(三)创新氛围建设

2011年5月,我院承办了“百年海大•青春脉搏”上海海洋大学工艺设计大赛,结合百年校庆纪念品征集,鼓励广大同学充分利用各种绘图软件积极创新,为百年校庆设计工艺作品。32份风格多样、设计精美、匠心独运的工艺设计作品参赛,较好地展示了同学们锐意创新和爱校荣校主人翁意识。

2011年12月,我院承办了上海海洋大学“第二届工程优化大赛”,来自全校263位同学参与申报的62个创新项目参加本届比赛,这些创新“点子”在这里展开紧张角逐。从“快递领取方式及地点优化”到“寝室内部格局优化”;从“人工蟹三维建模与仿真”到“宿舍风扇改造及优化”;从“笔记本电脑散热器设计”、“简易净化循环利用水装置”到“学生宿舍火灾紧急逃生装置”无一不很好地体现了我校同学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我们请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大学生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并带队参加上海市和全国创新比赛的王永鼎教授为同学们做“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讲座报告,让同学感受到创新同样使我们的课余生活更精彩。同时,还利用专业课程讲授,学术前沿讲座以及班级活动和班会等各种机会和途径,积极宣传和鼓励同学们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同学们营造了较好的创新活动氛围。

三、特色与成效

自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成立以来,我院王学雯、祁皓同学申报的“海洋牧场牧鱼设备研究”项目、王玥莹和方成科等同学申报的“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施规划”项目、吴莹和汤静超申报的“全自动触片感应式垃圾袋封装打包机机械结构设计”项目以及沈驰远和张立同学申报的“四层电梯监控系统的设计”等多个项目,均在该创新活动中心完成。

以前,学院每年也有大学生创新活动,但参与的学生不是太多,随着硬件和软件的改善,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参与到全校、全市以及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比赛项目。2011年7月,在全校大学生创新活动比赛中,我院王学雯和祁皓同学的“海洋牧场牧鱼设备研究”项目与吴莹和汤静超同学的“全自动触片感应式垃圾袋封装打包机机械结构设计”项目均获得了校大学生创新比赛奖励。2011年8月,在“第四届‘高校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我院蔡佳明同学获机械类建模一等奖,华静琰、曹旸同学获机械类尺规一等奖,王骁、董洋洋同学获机械类尺规二等奖,蔡佳明和华静琰还分别获得机械类全能二等奖。2011年10月,我院羊晓晟、侯淑荣等同学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竞赛三等奖。2011年10月,在“国信长天杯”第三届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我院高艾琳同学荣获上海赛区二等奖,项文启等7名同学获三等奖,高艾琳同学代表上海高校参加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全国总决赛优秀奖。同时,在2011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资助项目中,我院共有86位同学参与的25个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上海市教委资助,创历史新高。

“通过创新项目的设计和实验,我在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将所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相联系,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虽然经历了不少失败,但在失败中我们也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刘园同学如是说。“在此次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困难与问题,将它们一一解决后,我们领悟到创新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我们是否具备求真务实、精诚合作与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海洋牧场包括多学科问题,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或是寻求老师的帮助指导,才能得以解决。”参加创新项目的王学雯和祁皓同学在她们的项目总结中如此写到。与此同时,老师们逐渐感觉到同学们到处追着他们不断咨询问题的同学似乎慢慢变多了,有时他们甚至提出一些与上课不是很相关的问题——原来这是他们在创新活动中一直困扰着他们的问题。 

(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