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至18日,由暨南大学承办、南方医科大学合办的全国英语文学研究会第二届专题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110余位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共聚一堂,围绕“英语文学研究与中国:当代视角”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刘略昌博士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宣读了名为“新西兰文学在中国解放前的译介考”的论文。“新西兰文学在中国解放前的译介考”是刘略昌博士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综合借鉴了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和图书情报学重视数据挖掘的方法,刘略昌博士在历史的坐标中对新西兰文学在中国解放前的译介概况和译介特点进行了实证考察。刘略昌博士的论文因为材料扎实和逻辑缜密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此次会议,刘略昌博士表示自己不仅开拓了思路,扩大了视野,而且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英语文学研究的需求和路向所在。
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是近几年我校外国语学院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采取的“请进来”(请专家来我院讲学)和“送出去”(选送部分教师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的具体措施之一。外国语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领导班子极为重视学院的学术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师资力量异常紧张的情况之下,学院不断克服重重困难,引导和鼓励教师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学术培训。几年过去之后,不少青年教师在这样政策的引导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刘略昌博士就是近几年外国语学院涌现出来的一位颇具潜力的青年教师,他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部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而且成功地入选了2011年度我校首批“海燕学者”和骨干教师国内访学进修的资助计划。作为外国语学院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师,刘略昌博士在学术方面一直极为活跃,在南京大学访学期间总共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含5篇核心期刊论文),访学归来之后又不断参加各类高级别的学术会议。这对于外国语学院其他青年教师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撰稿:周永模、冯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