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评审

发布日期:2012-11-22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6224设置

百年华诞的喜悦尚未退去,学校又迎来的新的喜庆。2012年11月21日,科技部高新司和教育部科技司在上海组织召开了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家评审会,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并一致同意通过。这一喜讯为学校的新百年发展开启开了良好的开端。

评审会现场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科技部高新司巡视员耿战修分别讲话

专家组一天的评审工作紧张有序。科技部高新司巡视员耿战修、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率专家组对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情况汇报。杨浦区副区长陈宇剑、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上海市科委高新技术产业化副处长王涤松,我校校长潘迎捷、副校长封金章、副巡视员顾乃达、校长助理吴建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汤期庆,东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樊国强等领导出席了评审会。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勇担任专家组组长。科技部高新司工业发展处处长刘志春主持了评审会。王兴放处长代表上海市教委欢迎专家组的到来,并作了精彩致辞。

校领导陪同专家组参观捕捞航海实验室

潘校长向专家组介绍我校学子科研成果

校领导陪同专家组参观创业苗圃

上午,专家组在潘迎捷校长、封金章副校长的陪同下,在临港校区实地考察了学校,先后参观了图文信息中心12楼、海洋遥感实验室、海洋学院捕捞航海实验室、生命学院养殖中心和创业苗圃。随后赶到军工路校区,参观考察了科技园入驻企业。下午,专家组审阅了相关材料,听取科技园汇报。

潘迎捷代表大学科技园作了创建工作汇报。潘校长详细汇报了园区建设基本情况、发展绩效、管理水平、园区建设依托单位情况及对科技园建设的支撑、地方政府支持情况、创建特色及亮点、园区发展规划等8个方面的工作。潘校长在汇报中指出,创建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发展上海海洋事业的需要,也是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重要内容,对提升上海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听取汇报后,专家组对科技园进行了评审,并反馈了评审意见。意见指出,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的建设,符合《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推动上海市高校师生创业和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支撑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具有积极意义。科技园在上海市和杨浦区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行业特色鲜明,发展方向明确,具备了较好的孵化和成果转化基础。科技园申报材料齐全真实,符合《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要求。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同时专家组对科技园的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通过评审后,潘迎捷校长、杨浦区陈宇剑副区长、樊强国书记分别作了发言。潘校长向专家组工作及对科技园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审表示感谢,并指出,学校十分重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建工作,学校也十分珍惜这个荣誉,一定会认真落实专家的建议,严格按照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要求,加强科技园的管理和建设,为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陈宇剑副区长代表杨浦区对科技部、教育部及专家组给予大学科技园建设和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杨浦区创建国家级知识创新园区的基本情况;樊强国书记在发言中表示,东海水产研究所会继续参与和支持科技园建设,落实好专家组的建议,争取把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科技园。

最后,耿战修巡视员和娄晶副司长分别作了讲话。娄晶副司长对科技园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有效工作、上海市和杨浦对科技园建设在政策、资金、空间上的支撑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科技园进一步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支持行业发展,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并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并向科技园的重要平台。

耿战修巡视员在讲话中指出,科技园采用“官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建设工作得到了杨浦区的大力支持和“三区联动”机制的有力支撑,采用市场化、股份制的运作和管理模式,承担了科普任务,园区企业很有特色,给各位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希望科技园重视专家组意见,认真落实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强制度和管理建设,继续保持科技园的产业特色,为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上海经济转型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撰稿:游录泉 摄影:于光磊)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