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张鹏)据介绍,新增设的专业是适应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而建立的。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仍存有很多疑问:专业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有哪些,学校的招生计划是多少,是否值得报考……本期考试版采访专业相关负责人,为考生详细解读。
水生动物医学:为小鱼小虾看病
人类生病可以去医院就诊,猫狗生病有兽医治疗,如果是水里的小鱼、小虾生病了应该如何是好?那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要如何预防疾病?在我国,急需“渔医”为水产养殖业的稳产、高产和水产品的安全及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水生动物发病率高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然而,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生动物疾病日趋严重,疾病种类多、发病频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经济损失重。据统计,每年的水生动物疾病发生率达15%~30%,因疾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5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群食水产品的机会及数量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由于食用不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类非常喜欢食用的水产品如金枪鱼、淡水鱼、虾、蟹等存在的寄生虫,同时也是人类的重要寄生虫,造成的疾病也是“共患”性疾病,这都对陆生动物及人类的流行病学带来极大的挑战。
水生动物医学由“鱼病学”演化而来
经教育部批准,2013年起,上海海洋大学将招收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专门培养具备水生动物病原、病理、病害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渔业生产一线及业务主管部门、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等从事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检验检疫、渔药开发等的执业兽医(渔医)、管理与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水生动物医学”是水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先前的“鱼病学”逐渐扩大内涵和外延演化而来。其研究对象水生动物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总称,包括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生长的各种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两大生态类群。建立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用医学理念从事水生动物病害诊断和防控是水产科学发展的关键。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和现有的“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医学”等专业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认为,虽然这几个专业都属于与疾病防治相关的医学领域,以保障健康为最终目的,但是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在生理和环境等方面有很多区别。“水产养殖学”偏重于生产环节,以获得产品为最终目的,“动物医学”和“医学”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动物”;水生动物多半是变温动物,病害传播途径和防治的方法与其它动物不同,而且防治的机理和手段与水产养殖技术密切结合。实践表明,畜牧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难以胜任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工作。
2013年面向理科生招30人
据上海海洋大学杨先乐教授介绍,早在几年前,学校已经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做好铺垫。其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程与水生动物医学基础课程基本相同,因此2013年的招生计划除了通过统一高考选拔人才外,还可以从现有水产养殖专业大一、大二学生中进行选择。
杨教授说,因为专业是新设立的,预计第一年招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只招收理科生源。学校希望招收对此专业感兴趣的考生,并未对考生专业技能有更高要求。未来学科的发展方向将根据市场需求相应调整。
学生在四年专业学习中,将接触到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水生动物流行病学、水族宠物临床医学、水域微生态学、渔业与兽医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以向临床兽医学、水产养殖等专业方向继续发展深造。其就业方向也很广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一是生产环节,主要是水产养殖企业中的专业“渔医”;二是服务环节,主要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疾病诊疗服务机构中的专职“渔医”;三是管理环节,主要是水生动物疾病监测和环境监测、水产养殖疾病防控、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渔业行政管理等机构中的官方“渔医”;四是教学与科研环节,主要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机构中的高层次水生动物医学人才。
新闻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3-04/19/content_91.htm
(来源:《文汇报》 2013年4月19日)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