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江崇文
人物简介:江崇文,男,我校社会科学部副教授,2012年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获奖者。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合同及侵权。
他在课上给学生讲钱钟书、蔡元培;也给学生看“哥哥”张国荣的电影;他在自己的易班主页上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其中多为美学,哲学类的书籍。学生说:江老师的课你需要带的不是课本,是摘抄本。他说: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教学艺术尽可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内容及态度,吸引学生,这是老师的职责。
“思政课要教书,但更要育人”
在江老师看来,“教书育人”绝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老师要做的是用行动感染学生,也就是以身作则。要学生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就应该要做得比学生更好,以人格魅力和行为魅力感染学生。
从不在课堂中说教,却用自己的言行教会责任和担当的意义,江老师始终在实践。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家住市区的他先做到上课从不迟到。他说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职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政治责任感。这门课程涉及到了国家正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涉及到政策传输的问题,老师作为一个桥梁,在这个层面上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达到这一点,老师就必须自身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感和独立意识。
“理论是枯燥的,现实却是丰富的”
虽然很多同学觉得理论课很枯燥,但是江老师说,现实是丰富的。在课上,他总是尝试凭借自己相比学生较多的学识经验,尽可能联系社会实际,甚至是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来传授理论知识,及时引起学生的思考,甚至共鸣。他常常在课上举一些鲜活的例子,如近些天发生了什么,在政治层面,道德层面,法律层面的典型案例。让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和正确的人生态度。这便是他把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的法宝。
江老师说,思政课堂看起来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但是事实上两者联系紧密,紧密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整个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你一辈子要做到的三个字:“做人事”,做人和做事情。而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是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的目的。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教学生以怎样的标准来处事,处理好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能够了解为了什么而做事。
“这些是我的责任”
上过江老师课的学生常常感叹他ppt 的精美,甚至有学生说上江老师的课带书不需要带书只需要带摘抄本。而这每一张ppt背后老师凝聚的是他的心血和对学生的责任。在课堂上的每个例证甚至是每一句话,他都要深思熟虑。既要考虑适不适合给学生讲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在他看来精彩的ppt其实都是和课本一脉相承,也就是知识都是涵盖在其中的。他说:“以前上课都用粉笔,可当用ppt能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时,自己也像学生一样学习如何做好它。”
他的用心与负责不仅让他在学生中颇受好评,也让他的同事颇为感动,并以此自勉。在采访中,社科部的陈老师这样说道:“江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会和我们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他身上我们也学到很多东西。以前他的ppt做的不太好,我们看到他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个上面”。付出就有收获,近几年,江老师每年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课时达400课时,教学方式和效果也深受学生的认同。他本人也连续两年被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获了上海市首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荣获三等奖,社科部精彩一课一等奖,年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等称号。
面对本次获得思政课教学名师的荣誉,江老师很淡然。他说:没有什么,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感谢学校授予这个奖项,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是荣誉也是压力。自己将继续肩负责任,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
(撰稿:校记者团 吴嘉怡、张芸、赵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