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执着今圆梦 “海大之船”新征程
十年的执着追求,今天终于圆梦!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准我校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项目立项建设。
这十年——2003年到2013年;这个梦——海大人翘首以盼的“海大之船”梦。过去的十年,只是海大百年历史长河的一小段,但又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小段,是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十年勤耕,十年发展,勤朴忠实的海大人正在续写着学校发展的新篇章。继更名和搬迁后,我校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项目的立项建设,正是这新篇章中浓墨重彩的精彩一笔。
开展远洋渔业资源调查,是发展壮大远洋渔业的重要支撑,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至今大陆尚无一艘远洋渔业调查船。2004年,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国债资金争取在国家发改委立项,拟造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预算1.5亿元。但由于当时国债资金正处于收缩阶段,该计划无奈搁浅。2008年正处于国家扩大内需之际,我校重新向上海市和国家发改委申请争取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的立项。2008年12月项目重新启动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上海市的关心支持下,学校认真严谨地开展前期工作,对拟建调查船的功能定位、主要任务、主要性能、调查能力、主要实验室、主要参数、投资估算、运行费用、资金来源等进行了科学调研和系统论证。2009年5月12日,学校向市教委上报了《上海海洋大学关于建设大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船项目的请示》;12月21日市发展改革委领导专程赴京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申报程序和编制可研渠道;2010年1月19日,学校向市农委上报《上海海洋大学关于请求市农委支持我校建造大洋科考船的报告》;2011年4月5日,校领导专程前往厦门,向原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校友汇报;2012年2月11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张明伦副司长来校调研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建设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尽管多次遇到种种困难,但海大人毫不懈怠。潘迎捷校长、封金章副校长、顾乃达副巡视员及基建处、财务处、规划处、海洋学院等负责同志,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圆“海大之船”梦而不懈努力着,紧锣密鼓推进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最伟大的中国梦,我校第七次党代会把“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作为全体海大人的共同愿景。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的立项,是“海大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历程的又一新的里程碑。蓝图已经绘就,机遇就在眼前,发展时不我待。东海之滨劲潮涌,滴水湖畔新征程。让我们保持和发扬“勤朴忠实”的优良传统,众志成城,共建海大美好明天!
附: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项目简介
调查船将以开展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为主要目标,在总体性能和功能、技术装备上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并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以及具有适合远洋调查的船舶性能。
拟建调查船的航区为国际无限航区。船型为钢质、长艏楼结构、艉滑道船型,设有全景式驾驶室,柴油机驱动、垂直式推进装置。调查船主尺度为总长87.00 m,垂线间长78.00 m,船宽14.00 m,型深7.60 m,设计吃水4.80 m,满载排水量2800t。包括中层和底层拖网、金枪鱼延绳钓和灯光鱿鱼钓三种作业方式。配备了海洋生物、水文生化、调查监控和备用四个实验室。定员配额59人,其中船员26人,科考人员33人。
调查船建成后主要承担金枪鱼、鱿鱼、竹筴鱼及南极磷虾等重要远洋渔业资源的调查研究任务;承担国家有关远洋渔业资源和新渔场开发的任务;承担我国远洋捕捞中底拖网、变水层拖网、金枪鱼延绳钓、灯光鱿鱼钓以及新的作业方式的研究工作;承担大洋环境的观测和遥感数据接收工作。
调查船建成后将由上海海洋大学使用和管理,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码头采用有租用方式,已与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签定协议;船员通过与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下属劳务公司合作解决。
调查船项目总投资估算25,000万元人民币,日常运行经费2,500万元。
(撰稿:张毅锋、李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