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10月25日在台湾苗栗县举行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大闸蟹评鉴竞赛的落幕,我校知识服务社会又一新的形式诞生了。两年来,我校专家教授团在台湾苗栗县辅导农户养殖大闸蟹的实践表明,“苗栗经验”不仅开创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新模式,而且通过两岸两地产、官、学、研的通力协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即促成了苗栗县大闸蟹养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打造出享誉台湾的“苗栗优质大闸蟹”品牌。
上海市翁铁慧副市长在评鉴会上盛赞我校知识服务社会创出佳绩
吴嘉敏书记陪同大陆参赛代表观摩苗栗县头屋乡大闸蟹养殖示范场
潘迎捷校长在刘政鸿县长陪同下视察苗栗县南庄乡大闸蟹养殖场
古人云:“秋来好个食蟹时,天下美食唯蟹尊”。10月25日,一个格外煦暖的秋日。为促进海峡两岸大闸蟹养殖经验交流及成果分享,由台湾省苗栗县政府主办、台湾农委会渔业署、上海海洋大学、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指导的“2013海峡两岸大闸蟹评鉴竞赛”在苗栗县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江西省、安徽省的四户以及台湾省苗栗县的六十二家养殖户携带着体健型壮的大闸蟹参加了角逐。我校王武教授、成永旭教授、王春副教授以及台湾省农委会渔业署蔡日曜副署长、苗栗县农业处林澄清副处长担任现场评审。参赛的大闸蟹全部由第三方编制暗码代号,测定蟹的肥满度,按成绩淘汰第五十名后的蟹组,留下每组雌、雄各十只的前五十名(组)晋级复评。在上海市政府参访团、上海海洋大学参访团、苗栗县政府行政团队和社会各界名流、台湾各大媒体和全体参赛者以及相关人员的众目睽睽之下,评审组专家针对大闸蟹的外观以及熟蟹的外表色彩、可食部分的香甜鲜腥等特征进行盲评打分,评出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品相俱佳的优质大闸蟹组。整个评鉴过程细致、公平、公正。台湾东森电视台全程直播。当苗栗刘政鸿县长宣布最终的获奖名单时,全场欢声雷动。来自大陆江西省九江市的刘玉南和苗栗县三义乡的廖煌飞同时获得特等奖,来自安徽省明光市、庐江县的三家养殖户和苗栗县的十四家养殖户同时获得头等奖。来自苗栗县各乡镇的其他三十一户获得优等奖。上海市政府翁铁慧副市长和苗栗县刘政鸿县长为特等奖获得者颁发了匾额、证书和奖金。
在我校专家团队的悉心辅导下,今年苗栗县大闸蟹养殖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大闸蟹养殖面积由去年的17公顷拓展到今年的45公顷,实际养殖户由去年的37户发展到今年的104户,全县扣蟹放养量近80万只,成活率30%以上,雄蟹平均体重185克以上、雌蟹平均体重128克,预计可创下近亿元新台币的产值,拉动苗栗县旅游经济五千万新台币以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亮眼佳绩,真正实现“让乡亲荷包胀起来”的目标,受到海峡两岸政府和世界华人媒体的好评。
苗栗县刘政鸿县长在颁奖大会上感恩致词中特别对上海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上海海洋大学的倾囊相助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上海市政府翁铁慧副市长盛赞我校与苗栗县政府之间的合作交往,撰写了海峡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正如苗栗县政府公开的新闻稿件中所提及,苗栗优质大闸蟹产业在短时间内的迅猛发展和所创造的骄人成绩,归因于海峡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里程碑”式的“苗栗经验”----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海洋大学的协作下,在专家教授和蟹农的共同努力下,由苗栗县政府主导,透过产、官、学、研各界的携手推广,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海峡两岸就培植出“苗栗优质大闸蟹”这朵凝聚着同胞乡亲心血、友情的奇葩,绚丽绽放。
刘政鸿县长喜滋滋地观看王武教授评鉴大闸蟹
成永旭教授正仔细评鉴大闸蟹
在上海市政府的牵线和支持下,2011年8月我校潘迎捷校长与台湾省苗栗县刘政鸿县长签署了《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合作协议》,主要内容是我校提供中华绒螯蟹(又称大闸蟹)养殖的相关技术,派遣专家教授团队到苗栗县,辅导当地蟹农发展大闸蟹养殖,增加乡亲们的收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落实、执行和进展,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人员调配、平台建设、细节实施、跟踪督查、后勤保障等方面都仔细考量和检讨,保证了我校知识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
在第一届海峡两岸(苗栗)大闸蟹评鉴竞赛筹备和进行中,我校潘迎捷校长和校党委吴嘉敏书记先后率领代表团莅临苗栗县,抽出时间由苗栗县政府刘政鸿县长或农业处副处长林澄清等陪同,深入一线乡镇了解蟹农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并与苗栗县刘政鸿县长就下一步的工作交换了意见。
(撰稿:王春 摄影:苗栗县政府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