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部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

发布日期:2014-03-27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579设置

3月26日下午,社会科学部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成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锡喜,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袁久红来校作专题辅导报告。市教卫党委德育处处长李兴华出席报告会,我校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社会科学部主任董玉来主持。

袁久红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从党的理论优势、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辩证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阐述了加强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他认为,新时期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当代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根源在于我们党有独特的理论优势,在于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已走上内在转化的自主发展模式,只有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软实力才能极大的彰显出来。他最后介绍了东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

陈锡喜教授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就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精神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如何用习总书记讲话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如何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论述,对克服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现象,具有强烈针对性,对清除各类社会思潮负面影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价值导向具有理直气壮的作用。他指出,我们需要构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赋予时代内涵和学理底蕴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注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这三项权力的联系和区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各种途径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要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观点引导和教育学生,避免制造学生无所适从的未经科学论证的新概念和空洞口号。 

辅导报告结束后,社会科学部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二位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撰稿、摄影:孔维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