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历时4个多月,第八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在上海海洋大学图文信息中心揭晓最终结果。我校15个入围项目获得优胜奖4项、三等奖7项、二等奖2项、一等奖2项。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和杰出贡献奖,张云、王朝瑾、胡庆松、黄冬梅获优秀指导教师,陶峰勇、张亚琼、邹明明获杰出工作奖。上海科学院院长钮晓鸣、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李乐平、上海海洋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汪歙萍等嘉宾出席终评答辩。

“改性玉米芯吸附净化装置的推广与应用”项目现场展示
“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主办。上海市27所高校共申报学生作品330件,经过形式审查和初评,有143个项目团队通过复评,共评选出优胜奖73项,三等奖40项、二等奖20项,通过终评答辩,评选出一等奖7项、特等奖3项。
在终评答辩环节中,来自交大、复旦等8所高校的10个创新项目负责人就作品的设计理念、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来自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研究院所的8位专家就作品的设计流程、可行性方案和创新点进行提问和点评。经与会专家评审讨论,东华大学“基于废旧塑料聚酯瓶开发再生医师袍”、上海大学“拟人五指灵巧手研发”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基于逻辑顺序的新型密码锁的设计与制作”项目获得特等奖,上海海洋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选送的7个创新作品获得一等奖。

我校获杰出贡献奖
上海科技馆基金处副处长陈筠、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副主任凤慧娟为东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颁发优秀组织奖;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团队代表也陆续上台领取获奖证书;上海科普促进教育中心及上海海洋大学获得杰出贡献奖。
至此,“上汽教育杯”已举办了八届。回首走过的16年,在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的共同努力下,“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已成长为上海市具有高知名度和含金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重点赛事。它以身边科学为基础,鼓励学生创作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作品,给所有具有创新思维、敢于创新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附件:我校获奖作品信息一览
|
奖项 |
学院 |
项目名称 |
学生姓名 |
学历 |
|
一等奖 |
信息学院 |
基于kinect视觉技术的室内三维空间构建 |
杨弘儒 |
本科 |
|
食品学院 |
改性玉米芯吸附净化装置的推广与应用 |
李太行 |
研究生 |
|
|
二等奖 |
工程学院 |
大口黑鲈饵料适口性转化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
张世龙 |
研究生 |
|
信息学院 |
雪龙监控:基地科考船实时监控系统 |
韦鬣晟 |
研究生 |
|
|
三等奖 |
海洋学院 |
基于单片机的仿生机器鱼的探究与研发 |
陈新荣 |
本科 |
|
工程学院 |
基于物联网的寝室用电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
郗崇博 |
本科 |
|
|
工程学院 |
小型海洋装备的沉浮式安全系统 |
薛宸楠 |
研究生 |
|
|
生命学院 |
基于数字图像识别技术计算鱼类繁殖力的新方法 |
董鹏生 |
本科 |
|
|
生命学院 |
微绿球藻的诱变育种及高产油微藻的调控工艺 |
危立坤 |
研究生 |
|
|
经管学院 |
中国与北极八国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分析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
朱明亚 |
研究生 |
|
|
人文学院 |
“失独家庭”养老方案研究 |
杨永莹 |
本科 |
|
|
优胜奖 |
工程学院 |
测绘用水面无人船控制系统设计 |
石祥 |
研究生 |
|
信息学院 |
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设备维护和节能监管系统 |
顾祈明 |
研究生 |
|
|
食品学院 |
绿色安全后盾——薄荷油水溶性固体防腐剂的制备 |
潘旭迟 |
本科 |
|
|
食品学院 |
利用玉米芯制备的超市托盘冷鲜肉吸附型抗菌垫 |
于荣荣 |
本科 |
(撰稿:陶峰勇、张亚琼、邹明明 摄影:赵妍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