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向往海洋” 鲁甸女孩来沪求学“艺林善汇” 震后援手传递爱心

发布日期:2014-10-30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730设置

新闻背景:近日,沪上8所高校22名云南地震灾区大一新生,获颁2014上海“艺林善汇”助学金。善款来自去年7月的慈善义拍,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书画善会、新民晚报社共同举办,汇聚了上海老、中、青三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的精心之作。 当艺术+慈善,便催生了海派书画界难得的慈善盛举。所募善款如今点燃爱心的火炬,以助学金的方式,在震区孩子们的手中接力传递。

18岁花季的韶光里,她突然亲历地动山摇,目睹家乡片片废墟,感受天灾带来的无助和心碎;18岁成人的年华里,她收起悲伤,来到上海求学,得到了知名艺术家与主流媒体的关心和资助,暗自许下成熟的承诺:“将来一定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努力学习,回家乡贡献力量,让那里的房子更坚固、道路更平坦、生活更美好。”

首批22名云南地震灾区在沪新生获颁2014上海“艺林善汇”助学金 孙中钦 摄

沈明月在学校图书馆翻阅资料 王典 摄

回想起“8·3”云南鲁甸地震,18岁的鲁甸女孩沈明月至今仍心有余悸。当时,她正和母亲、弟弟在家里坐着聊天。突然,地面开始剧烈晃动起来,墙壁裂出了缝,高处的东西一股脑地砸下来。她赶紧将手中的物品丢向一旁,躲到桌子底下。母亲完全吓懵了,一动不动地坐着。她大声呼喊着让母亲躲起来,弟弟则下意识地拉起母亲往外跑。待震感稍减弱一些后,沈明月也跑了出去。“街上全是人,三三两两讨论着地震,都很恐慌。” 

为了方便姐弟俩读书,沈明月及家人当时租住在鲁甸县水磨镇——距离震中龙头山仅十多公里。小镇上的一些房子塌了,其余大部分的墙壁也都出现了裂缝。“我家附近一两百米的地方,一堵墙完全垮了,把停在旁边的车子砸得面目全非。我家在农村的老房子完全崩塌,还好当时里面并没住人。” 

多次余震中彻夜难眠 

当晚,镇上大多数人都搬着被褥去广场过夜,没人敢回家。听说可能会有余震,沈明月吓得彻夜难眠,家人都睡了,她就坐在旁边守着。凌晨三点多时,她实在犯困,刚闭上眼睛打算眯一会儿,地面又开始晃动起来,她赶紧叫醒家人。余震不止一次,她更加睡不着了,玩手机打发时间,直到天亮。 

沈明月回忆起震后救灾的那几天,街上不断地有救护车开过,隔几分钟就会听到鸣笛声。“我妈那时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好,总是坐在窗边,反复念叨着‘又有人被送去医院了,又有人被送去医院了……’我看看妈妈,再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救护车,想到车里的乡亲们,觉得特别心酸和难过。” 

有一天,母亲病了,沈明月陪着母亲去医院打点滴。隔壁床铺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和她的小姨,她们来自震中龙头山。地震突如其来的时候,4岁的弟弟在房间里睡觉,女孩和爸爸在客厅看电视。爸爸来不及救弟弟,拉着女儿就往外跑。随后,房子轰然倒下,弟弟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永远离开了最爱他的家人,女孩背部也被砸得粉碎性骨折。 

主动加入志愿者行列

8月4日,救援部队陆续进入灾区,救灾物资也慢慢地运了进来,但由于山区道路不通,物品只能全靠人力搬运,沈明月也主动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一起帮着搬水和方便面。 

解放军官兵给沈明月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没日没夜地救援,满身是泥,顾不上清洗;饭点时简单扒两口饭,马上又投身到救援当中;有些人精疲力竭,直接躺在地上就睡着了。” 

她回忆,那时镇上的人几乎都处于“食物共享”的状态。有一家人搭了一个大棚,架起两个灶,从地震后第一天起直到救援基本结束,一直为官兵免费提供食物。还有一户开饭馆的人家,平日里要卖十几元的盒饭,震后只开价5元,供应给救援官兵,一次要做300盒。沈明月有时也站在街上,为官兵指指路、递递水,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地震发生后,沈明月一直特别关注有关救援和伤情的信息。她的堂姐在医院做志愿者,时常会把在医院里的见闻告诉她。但她自己不敢去医院,不忍心看那些让人心碎的场面。 

离开家乡,向往海洋 

地震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太多太多,因此,沈明月为自己的大学梦又添了一份责任。她决心,学成后无论在哪里工作,将来都要回去建设家乡。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她希望今后能尽自己所能,为家乡贡献力量,“让那里的房子更坚固、道路更平坦、生活更美好。” 

沈明月说,大部分高中学生都选择留在云南念大学,而她当时的想法是:“他们选择了湖泊,而我想选择海洋。家乡云南风景独好,树绕群山,水盘草木,唯独不见大海的影子。”对于辽阔无垠的大海,她自小就特别憧憬。“我非常向往海洋,但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大海。我从小就立下志向,以后一定要去远方,亲眼见见大海的模样,听听惊涛拍岸……”

起初,家里人听说沈明月想要去外省读书,全都反对,因为不放心小女孩独自离家太远,都竭力劝她留在省内上大学。不依不饶的她打电话给小舅,央求他说服父母,让自己填报上海的学校。小舅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向沈明月的父母仔细分析了在上海读书的利弊。 

“虽然上海的生活消费比云南高,但科技、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条件都具有明显优势。能在上海读书,获取信息的渠道将更广泛,人的眼界更开阔,人脉也将更广,这些都有利于小明月将来的个人发展。”听罢这一席话,她的父母由反对转为支持。 

今年夏天,从小就向往海洋的沈明月得偿所愿,被上海海洋大学录取。 

硬座上连吃两天泡面 

沈明月的家经济拮据,需要供姐弟俩读书,收支勉强平衡,再没有什么余钱了。她低垂眼帘,抿了抿嘴唇说:“爸爸平时生活很节约。有一次,妈妈想要为爸爸添置一件新衣裳,爸爸坚持说自己还有衣服穿,不要买,钱要留给孩子们读书。” 

9月10日,母亲陪沈明月坐上了驶向上海的火车。她们舍不得买昂贵的软卧和硬卧票,只买了普通硬座票,一路颠簸了大约40个小时。尽管选择了相对便宜的硬座火车票,但是四五百元的往返车费还是让沈明月的父亲放弃了送女儿上大学的愿望。 

她们觉得火车上的盒饭或方便面太贵,出发前特地在老家的平价小店里买了18桶方便面,在车上的两天里,就一直吃泡面。一路同行的还有沈明月的一个同学和她的母亲。两个懂事的女孩主动坐在地上,相互靠着睡,只为了把座位留给母亲,好让她们可以稍稍躺下,睡得舒服一点。家乡在身后越来越远,沈明月时不时望向车窗外,想象着上海的美丽模样。 

来到上海之前,上海海洋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打过几次电话到沈明月家里,关心她家地震受灾的情况,也叮嘱她好好照顾自己,遇到任何困难和疑惑,随时与学校联系。还未迈入大学校门,就感受到了远方未曾谋面的老师送来的贴心关怀,让她的心间似有暖流淌过。 

艺林善汇,传递爱心 

10月18日下午,沈明月等22名从地震灾区来上海求学的大一新生来到新民晚报社,接受了“艺林善汇”助学金。席间,受助学生们逐一发言,做了自我介绍,谈了各自的理想。沈明月饱含深情地说,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得到了一群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的关心,她非常感激。她还念念不忘母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罪是遇难者受的,补偿却留给了活下来的人。”她坦言,地震震垮了家里的老房子,所幸家人都没事,真正在地震中受苦受难的,是那些死伤的乡亲。“我得到了这么多帮助,更应该倍加珍惜。” 

受助仪式上,细心的沈明月发现,“艺林善汇”的“汇”字,不是自己原以为的会议的“会”,而是汇集的“汇”。“我想,这不只是一次单纯的对我们几个人的帮助,更像是一次爱与慈善的传递。”她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时流传过的一句话:“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成为爱的海洋;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一个“汇”字,在沈明月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我们每个受助者都从身边小事做起,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慈善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得到帮助。”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 2014年10月29日) 

(撰稿:王典)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