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2014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我校联合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于6月9日晚在图文中心104报告厅推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验课——超级大课堂。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李兴华、《思想理论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曹宁华、上海市学生德育中心副主任宗爱东、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门妍萍、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宦秀芳、我校党委副书记何雅以及三校学工部门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人、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300余名大学生参加现场课堂教学活动。
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李兴华致辞
优秀团队
首先,党委副书记何雅发表欢迎致辞。她对各位嘉宾、兄弟院校团队及三所大学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充分肯定了三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和探索,并对此次三校师生精心准备、踊跃参与的超级大课堂给予期待。
随后,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和上海海洋大学团队依次登台,围绕“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还有多大红利?”通过“课堂好声音”“问题面对面”的形式进行现场阐释和解答。同学们的提问不仅包括诸如“大学生炒股”、“一带一路”和“中印发展对比”等现实热点问题,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价值观、国家安全及发展战略等宏观问题。各教学团队成员从现实问题入手,分别对同学们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困惑、实践难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与探讨。新型的授课形式、丰富的知识储备、精彩的现场解答,多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市政协常委、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驰,上海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新丝绸之路经济论坛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丁晓钦等知名人文社科学者应邀作为团队成员融入现场教学活动。
在“思政锐观察”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主任宋进教授进行现场点评。他对这种新型的开放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超级大课堂无论从问题选择上,还是从教师团队及学生参与度上都是超级的,整体教学充分展示了三校师生自觉的问题意识。这些或“顶天”或“立地”的问题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浑然一体,既来自于现实,又超越教材,既有世界眼光,又兼具中国情怀。这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内容、形式,有利于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李兴华对此次超级大课堂的成功举办表示充分肯定。他向大家介绍了市教委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诸多探索和尝试,认为超级大课堂正是其中一次宝贵的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效果。同时,他也希望大家能抓住改革的机会,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针对性。
经过现场300余名师生和专家的投票,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门妍萍宣布上海海洋大学团队当选“优秀团队”,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宦秀芳为优秀团队颁奖。
活动结束后,上海海事大学思政课教师张峰博士说:“建立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有重要意义,‘超级大课堂’这种形式的授课活动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活动不仅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让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上海电机学院辅导员时晓建在谈到自己的想法时说:“参与活动后感觉收获很大。辅导员不能因为平时事务性工作多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需要辅导员能够以广博的知识解答学生们的疑问,这将激励着我多学习、勤学习、善学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辅导员。”上海海洋大学经管学院大二学生柴桂芝说:“社会名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坐在一起,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释疑解惑、循循善诱,授课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希望学校今后能多举办这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