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渔民向记者展示胭脂鱼
(记者:张园,通讯员:沈林宏)昨天,我市渔业公司一分公司在捕捞成蟹时,意外收获一只重达11.4斤的红色大鱼。经专家鉴定,这条鱼学名叫胭脂鱼,俗称火烧鳊,是观赏鱼族中的珍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昨天上午10点,在市滨江水产良种场,记者见到了这条“美人鱼”。它拥有胭脂色的皮肤,皮肤表面粉嫩光滑,鱼鳞富有光泽,身长74公分,高23公分,腰围60公分,重11.4斤,是体格富态的“胖美人”。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香肠嘴”,厚厚的嘴唇呈乳白色,张合有力,很有弹性。“美人鱼”有六个胸鳍,每个胸鳍约有小孩巴掌大,竖得笔直,像立起的船帆。市渔业公司一分公司负责人周天生介绍,这条鱼是公司渔民当天上午在长江新桥段捕捞长江绒螯蟹时的意外收获。眼下正值长江秋捕高峰期,这条鱼可能是误闯进蟹网了。
在靖做调研的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文乔现场鉴定后告诉记者,胭脂鱼最奇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会变身的鱼,它的幼年期和成年期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两种鱼。胭脂鱼幼鱼的身体呈三角形,鳍高高扬起,就像张开的风帆,所以又叫“一帆风顺”。成年胭脂鱼变成了纺锤形,又大又沉,腹部下方位置会出现一条宽约2公分的“婚姻线”。在我市发现的胭脂鱼“虚岁”5岁左右,目前还“未成年”。唐文乔说,胭脂鱼多生活在长江上游地区,在长江三峡以下水域很少发现,如此大规格的胭脂鱼出现在临近出海口的长江靖江段实属罕见。
“这么大的野生胭脂鱼在长江靖江段还是第一次见到。”市农委水产高级工程师顾树信说,自有记录以来,我市尚未出现超过10斤的野生胭脂鱼,这对丰富我市渔业资源有重要意义。
由于在捕捞及运输过程中多有波折,目前这条胭脂鱼已经死亡。它将被送往上海海洋大学,用于相关科研。
(来源:《靖江日报》 2013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