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茜,现任职于我校海洋科学学院,负责学院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2009年以高票当选为上海海洋大学十佳好人好事;2010年被评为教育系统的世博每日之星;2011年在首届“安博杯”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上海赛区中荣获优秀奖。
找准“案例教学”金钥匙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方案。然而,很对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不够,甚至对未来感到迷茫。”担任多年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老师,成茜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依然充满强烈的使命感。
在多年的辛勤付出下,她指导的学生张跃芷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上海赛区第一名;金莹,大四时因家庭变故对就业丧失信心,最后在成茜的推荐下进入法资富兰克林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工作……“虽然取得点小成绩,但在这门课刚开始的时候,我曾经没有勇气走上讲台。”是“真实的身边事”让成茜找到了“案例教学”这一打开课程的金钥匙,“美国总统的成长经历,施瓦辛格从小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案例根本无法触动学生,反倒是历届学长学姐的亲身经历这种身边的真实案例对学生最有激励作用。”
为了让课程内容对学生更有效,每一个专业,她都会准备和他们专业相关的案例,向各个专业的老师收集历届学生中可用的案例,正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性的过程使成茜积累的大量的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摸索出了体验式课程的授课之道。
亲历亲为方能教学相长
在课堂上,成茜对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硬性要求,她更看重的是与学生之间的相处。“课堂之上处理好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营造好了,那么教师讲述的东西学生将会更加容易接受。”成茜认为,教师要靠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在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成茜往往会让学生自己讨论一些班规,这些班规可以是针对学生自己的,也可以是针对老师的,“当我认真遵守他们提给我要求时,我相信学生自然会去严格要求自己。”同样的,在成茜看来,当一个老师要求学生具备学习能力,那前提一定是他自己也要重视学习,“知识的更新换代是一个相当迅速的过程,学生的搜索能力不比老师差,所以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同时老师还要把这些知识体系化,才能教给学生。”
如何去得到这些行业最前沿的信息?这曾经令成茜很苦恼,为此,她在寒暑假期间会到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实习,帮助企业进行招聘,“很多人会问我一个大学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回答他们我就是在这每次的招聘面试、校招、人才服务中掌握企业第一手的资料,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最鲜活的东西,我如果自己都对社会上的职业不甚了解那我凭什么去给学生上课?”
此外,成茜每周都会拿出一天的时间去和一些企业里的经理组织一次沙龙,“我用我的理论知识去支撑他们,他们则告诉我许多最新的真实案例。”成茜认为:只有老师的视野打开了,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学生应当成为课堂中的主演
谈及对未来的打算,成茜说她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一个好老师不能仅仅把自己变成一个好演员,而是要集导演、编剧、主演于一身,同时要让学生也成为演员参与进来。
成茜希望自己未来的教学能从课程的设计上再不断进行改进,课程内容可以更加系统化,告诉学生大学四年间每一年你应该做些什么,分阶段地和学生讲述,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由此,教师可以逐渐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从主演的位置上慢慢退下来,让学生渐渐成为课堂的主演,把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去展示,毕竟使学生改变很大的原因不是课上传授的知识点,而是在课堂中他得到的锻炼和他的参与感。而老师更多的就是起到一个引导和点评的作用,就是我们说的“翻转课堂”,这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维,而不是被动去记忆。
链接:
“激励计划”系列报道之十五(宋益善):把教书育人的使命融入“生活”
“激励计划”系列报道之十三(谭春兰):“每一堂课都值得用心准备”
“激励计划”系列报道之十二(王晓明):老师的幸福感来源于学生
“激励计划”系列报道之十一(林志锋):最好的奖励是学生的认可
“激励计划”系列报道之十(迟焕祺):“运动场是赛场,也是人生课堂”
“激励计划”系列报道之九(上官春霞):向着激励计划提出的方向去努力
“激励计划”系列报道之七(吴文惠):“课堂永远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
“激励计划”系列报道之六(熊振海):立足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激励计划”系列报道之五(吴旭干):“站在学生角度,才能引起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