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信息学院王晓明老师从师以来的真实写照,又是她的执着追求。
镜头一:2014年5月,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现场,年青的王晓明执教着《常数项级数的概念》,知识本身晦涩难懂,而她从从容容,入情入景,讲得生动有趣,师生互动连连……
镜头二:2015年9月,教师节,刚刚获得“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称号的王晓明接受校记者团专访,面对镜头她两眼炯炯,落落大方,叙说着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和真爱成就的人生……
切换镜头,我们不难看出,今天王晓明无疑是成功的。那么镜头背后的她,在育才之路上,又是怎样的奋斗和付出呢?
投身教育心中梦立志教改谱新篇
做你所爱的,才会爱你所做的。做一名人民教师,是王晓明从小的梦想,所以走上讲台的那一天,她是多么幸福。可是很快地,她就发现,理想总是高于现实。学生们并不像她想象地那样热爱数学,并且随着课程不断深入,很多学生开始跟不上教学进度,王晓明意识到现有的“等量、同速、同要求”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成了阻碍学生学习的绊脚石。这让王晓明非常苦恼,她开始向有经验的老师寻求帮助、埋身于教育专家同行的论文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晓明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国内外很多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而在自己的学校,似乎还没有老师尝试。为了深入细致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王晓明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跟从北京大学汪琼老师系统学习了“翻转课堂”教学法,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决心。她开始在教学中实行强调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此,她需要将每节课内容分解成若干知识点,录制教学视频,设计课前任务单,引导学生们课前自主学习,上课前一晚,王晓明会通过网络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困难,然后有针对性地安排第二天的课上教学内容。课堂上,她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她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她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王晓明说她要“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们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依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安排学习的节奏,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在线答疑、课上活动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样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们的极大认可,王晓明连年被评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在初步的、小范围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王晓明开始筹划建设在线学习系统,以使得更多学生和老师能够享用她的教学资源。这就对录制教学视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挑战才会有进步,王晓明开始钻研录制视频的技术、制作微课的技巧,2015年王晓明的课程视频获得了上海市微课比赛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以身作则树新风爱心铺就成功路
王晓明认为师德的范畴不仅包括自爱,更重要的是爱别人。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2012年学校对高等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改革,最优秀的学生组成一个甲班,基础最差的学生组成一个丙班,其余的学生分为若干个乙班。安排课程时,王晓明主动提出要教授丙班。因为她觉得,我们培育学生成才时,“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第一次走进教室,见到对数学毫无信心的学生,王晓明反复告诉大家,请大家完全地信任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比甲班的同学做的更出色,第一堂课,学生们对这位亲切的老师建立了最初的信任和好感。接下去的日子,王晓明对学生们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王老师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接触、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学生们说,王晓明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里面有信心、有信任、有执着,最多的是爱心。
重重困难科研路孜孜不倦收获多
教学工作是繁重的,毕业以后,再也不能像学生一样只关注科研。然而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王晓明深知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而培育人才,更需要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所以无论教学工作多么忙碌,王晓明始终坚持自己的科研路,也许是在深夜,也许是在周末,你总会看到王晓明孜孜不倦的身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坚持总会成功,2012年王晓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的资助,项目顺利结题后,2015年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2014年,王晓明入选上海海洋大学海燕人才计划,2015年作为学校骨干教师访问华东师范大学,这对王晓明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对科研的关注使王老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她的课堂上,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不局限于教学内容,更多地是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
镜头再次切换到2015年上海海洋大学年本科毕业生(第85届毕业生)毕业典礼,王晓明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满怀真诚地说,“老师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希望,你们能够走得比我们远,飞得比我们高,生活得比我们更幸福”。
链接:
“爱已成歌”教师节系列报道之五:站上讲台,喜悦之情就会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