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报:上海海洋大学破解水产养殖一大难题

发布日期:2016-11-07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533设置

(记者 陈社翔 常岱春)近日,从江苏东台生产性试验及示范区现场验收会上传出消息,孔雀石绿替代制剂——复方立达霉粉(美婷)生产性试验及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现场验收,标志着我国防治水产养殖水霉病的生态鱼药最新科技成果研制试验取得成功。

水霉病是水产养殖中一类由丝状真菌引起的疾病的统称,俗称“白毛病”“长毛病”。此病常年可见,以冬春季最为流行,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均易被感染。正因为该病的常见性和易发性,常常会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往,许多地区水产养殖业一直以孔雀石绿(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治疗水霉病。孔雀石绿又名“碱性绿”,在科研中用来做染色剂,但因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不适宜用做水产养殖的消毒剂。2002年5月,我国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在多品种、高密度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下高速发展,水霉病防治成为困扰广大水产养殖户最为头疼的问题。

为加快开发有效、安全和价格适中的防治水霉病的新型药物,从技术源头上彻底解决孔雀石绿被禁用后鱼类水霉病防治的技术真空,自2005年起,以上海海洋大学为领衔的科研团队,聚焦孔雀石绿替代药物的研制,经过多年的科研探索实践,研制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孔雀石绿替代制剂——复方立达霉粉(美婷),并申报了国家四类新兽药药号。

为使新型防治水霉病生态鱼药在水产养殖中尽快得到推广和应用,上海海洋大学项目科研组在充分调研考证的基础上,在全国26个省市、近20余个水产养殖品种中进行生产性验证试验,其中江苏东台为主要基地。

东台市是我国华东最主要的水产养殖区之一,地处江苏中部,东临黄海,境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河流众多,拥有内陆淡水水域240万亩,滩涂面积683万亩。其中,高效渔业面积达181.5万亩,建成设施渔业面积47.6万亩。该地区养殖水域面积大、产量高,养殖模式极具代表性。

2013年,上海海洋大学在东台市海洋渔业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东台建立了我国首个渔药使用风险评估及其控制技术县级示范区。

2013年~2016年,上海海洋大学将复方立达霉粉在东台市养殖区开展了预防和治疗鱼类、鱼卵水霉病的生产性试验及示范。受试养殖企业、养殖户合计140家(户),累计受试面积达2.6万余亩。

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鱼卵水霉病的预防、治疗效果可达85%和60%,对成鱼水霉病的预防、治疗效果可达到75%和50%,有效减少了水产养殖户由于水霉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2340万元,减少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以上。同时,该药杜绝了对水源污染和残留等弊端,使东台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链接:  

水霉病

名称

丝状真菌感染水产动物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水棉、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1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水霉病即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病因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在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见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霜霉目及水节霉目等,又以水霉菌最为常见,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种游孢子繁殖力减弱,感染力下降。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易附着,并于坏死组织上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还可蔓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进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表层菌丝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水而传播各处。

症状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治疗

常见治疗方法: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可以用含碘消毒剂浸泡;或用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内服抗菌药物,防治细菌激发感染;市面上常见其他防治水霉病的渔药。

(来源:《中国渔业报》 2016年10月31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