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2008年6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兼任学院办公室主任,承担着学院的行政管理和党务工作。目前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在读。在学院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曾于2012年被授予上海市“来华留学生教育优秀工作者”的称号。
教学创新 “翻转课堂”
讲台之上,她字正腔圆,侃侃而谈;讲台之下,坐着一群不一样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母语。
蔡莉大学毕业后便进入我校任职,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工作,教学经验丰富。“首先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蔡莉经常在课下与学生交流,做调查,了解他们喜欢怎么样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蔡莉还十分重视课堂管理,她认为:“课堂管理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在开课前,蔡莉会先提出课堂要求,与同学们共同制定课堂规则,让同学们约束自己,体现了其对待学生“平等、尊重”的教学宗旨。
蔡莉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我的教学对象是留学生,不能采取传统的中国式教学方法来给他们上课。”因为受其教育环境的影响,来华留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强。因此面对学生,就应给其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增加师生互动环节,绝不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刻板教学模式。于是,蔡莉独出心裁,实施“翻转课堂”创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蔡莉的课堂上,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讲述中国历史故事,讨论新闻时事。这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了留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她还采用 “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以老师讲解为辅,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多说多写”。
倾听学生尊重差异
在蔡莉看来,作为一名对外汉语老师,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需要具备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外文化差异在课堂上表现显著。曾有一次在课堂上,蔡莉在讲完知识点之后,询问学生是否明白课堂内容时,有两位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学生总是在摇头,蔡莉便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讲解,但这两位学生仍以摇头回应蔡莉的询问。课后,蔡莉便立即找他们聊天,然后了解到在他们的国家,摇头代表肯定。蔡莉说:“当我发现与学生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时,我首先要做的是倾听,然后是尊重。要认识差异,才能实现和学生的良好沟通,保证课堂效率。另外,这是他们国家的一种文化,应该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文化。”
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汉语和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存在很大区别,最大的不同是语言环境。他们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汉语,接收到更大的信息量,接受着更强烈的来自目的语环境的文化冲击。外国留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汉语,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在日常生活接触到中国人,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了解中国社会的时事新闻。这种“沉浸式”的学习对留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为了帮助学生们适应学习环境,提高其口语能力,蔡莉经常与学生聊天。她说:“老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在课堂上,她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在课后她更愿意与世界各地的同学们成为朋友。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蔡莉教学方式独特,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很多外籍学生的喜爱。在学校组织的对外汉语教学比赛中,她屡创佳绩。同时,她还积极参与“语言理论及应用”科研项目。但她并不固步自封,满足于此。为了提升自身能力,她于2013年参加了国内访学,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流访问,并时常钻研新型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经验,形成新的教学风格,运用到实际教学中。2015年,蔡莉通过自主学习考上了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提升自己,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对于未来,蔡莉有明确的规划。她严格要求自己,规划时间,不仅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兼顾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行政管理及党务工作。工作时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利用空余时间完成博士学位的课程、论文及科研项目。
“教育不仅是在传递知识和信息,更是在用一颗心去点燃另一颗心”。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留学生们掌握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打开他们认识中国的大门”,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这便是蔡莉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这一份工作的认识,更是她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
相关链接: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十一(冯国富):教育不局限知识 学习不拘于一面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十(陈鹏):坚持编辑部育人职责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九(吕利群):为学生点燃兴趣之光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八(李娟英):教学践行者,生活领路人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七(戴辉明):从一而终,坚持学生为先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六(迟焕祺):“体育是我育人的平台”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五(王娜):永葆初心,照亮学子求知路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四(朱骅):无围墙的另类style,让英语课堂不再设限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三(胡媛):课堂有旁听生的优秀课程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