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搏风击浪,开拓金枪鱼产业——记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戴小杰

发布日期:2019-07-08 责任编辑:于林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900设置

“戴小杰教授啊!他可是我们学校的名人,在我国金枪鱼渔业资源研究领域是个响当当的‘大咖’。”提起戴小杰,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卫东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戴小杰从事海洋渔业资源研究30年,出海时间累积超过1800天,足迹遍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远赴西非、斐济、秘鲁等海域,是我国金枪鱼渔业研究领域开拓者,曾获得上海市教委“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2019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戴小杰在出海调查一线

身体力行坚守一线  

戴小杰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现为上海海洋大学)。从业30年,出海调查对于戴小杰来讲已是家常便饭,但他仍对首次出海记忆犹新。1989年,我国签订了一个鱿钓项目,得到了11万吨配额。当年7月21日,戴小杰随“浦苓号”出海参加鱿钓航次。

第一次出海,带给戴小杰的不仅是获取新知识的喜悦,还有伴随晕船产生的不适。“当时晕得难受极了,根本没有力气干活。不仅吃不下东西,吐出来的也都是黄水。当时就想,以后再也不出海了,有点想打退堂鼓了。”  

都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戴小杰好像也被“传染”了。1994年,为了解决产学结合等问题,他又参加了为期两年的大西洋金枪鱼船队生产实践。“出海调查对于科研人员非常重要。仅靠查阅文献资料、在实验室里做测试分析,得不到最直接、最直观、最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戴小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那次出海调查是从西非开始的,戴小杰担任技术员,负责收集金枪鱼性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但在工作中,渔民干的活儿,他也都一起干。放钩、起钩、夹鱼、放血、去内脏、裹冰衣、储存,一套工序下来,需要十几个小时。  

在船上,大家每天早上6点钟开始放钩,下午三四点钟起钩,整套工序下来要持续到次日凌晨。起钩是一个技术活儿,绳子要随着鱼的游动松紧,需要长时间周旋,直到鱼精疲力尽才能钓上来。  

此外,戴小杰还要利用工作间隙,记录整理数据、查阅资料和学习研究。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他的晕船不适感反倒被转移,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投身金枪鱼渔业资源调查 

此次西非之旅对戴小杰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他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为他从事金枪鱼领域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我国开展金枪鱼渔业资源调查探捕。当时正值我国金枪鱼渔业开发初期,有些海域还没有完成调查。  

面对发展难题,戴小杰勇挑重担,作为观察员参加探捕调查,赴赤道附近公海调查金枪鱼渔业资源,收集调查数据。为熟悉整个调查环节,戴小杰要每天清晨就起床工作,顶着烈日连续开展6个小时不间断观察。  

“如今商业价值最高的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以及南大洋的蓝鳍金枪鱼。其次是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还有一种白金枪鱼的市场价格也很高。”得益于多年的观察员经历和金枪鱼渔业资源研究实践,戴小杰向记者介绍起金枪鱼的分类、价值等时,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助力中国走向国际舞台 

金枪鱼营养丰富,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也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作为一种高价值深海鱼类,一条处理完好的重约100公斤的金枪鱼市值达到1000美元。  

但海洋渔业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国际组织对于金枪鱼的捕捞有严格的国别限额,捕捞国要向金枪鱼区域渔业国际组织的科学大会提交历史数据证明,经过商讨,确定下一周期年度配额。  

目前,国际上管理三大洋金枪鱼渔业资源的有五大金枪鱼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我国自1998年加入大西洋金枪鱼委员会后,直到2000年才开始大规模发展金枪鱼渔业。目前,在戴小杰等专家学者大力推动下,我国已加入五大区域金枪鱼国际组织中的4个。  

“要获得公海捕鱼权和捕鱼配额,我国就必须参加这些区域渔业组织。”戴小杰说,“参加相关国际会议,了解国际管理机制,有助于维护我国海洋渔业权益。”  

戴小杰表示,我国能够在中西太平洋取得捕捞权,离不开调查数据和科学研究的支持。以前,金枪鱼在公海的权益配额已被发达国家分配完毕。为了维护我国正当渔权,上海海洋大学从1999年开始承担海洋渔业主管部门交办的履行金枪鱼渔业养护管理公约义务。  

“如果没有履约,我们就没有捕鱼权;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国际话语权。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数据和研究的支持,需要我们科研人员做出贡献。”戴小杰说。  

自1999年以来,戴小杰作为中国代表50余次参加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科学会议、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科学会议、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科学咨询会议等各种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会议,留下了30多份会议报告。在戴小杰等专家的不懈努力下,通过向大会提交报告、履约谈判,为我国争取了金枪鱼捕捞配额,有效推动了我国金枪鱼渔业发展。

为维护海洋渔权提供科学支撑  

虽然如今已是各个国际金枪鱼区域组织科学大会会议的“常客”,但戴小杰至今难忘第一次参加国际渔业组织谈判情景。  1999年,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科学会议。首次参加如此大规模国际学术研讨会,给年轻的戴小杰很大震撼,也让他认识到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只有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中国搞远洋和公海金枪鱼渔业,就像我们跳探戈、芭蕾舞一样,要按照别人的节奏来跳,我们是后来者,基础差,必须要抓紧时间学习。”戴小杰说。  

为了在谈判桌上有理有据地维护我国海洋渔业权益,戴小杰带领团队走遍沿海各大港口码头,与大量渔民座谈,每年收集近千万条金枪鱼渔业数据,并深入学习研讨国际渔业相关法律。  

“如果‘家底’都不清楚,怎么跟别人谈判?”戴小杰认为,有了这些第一手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中国才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才能打好渔业权益保卫战。  

经过不懈努力,戴小杰获得了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外交部及捕捞企业的认可,被业内称为我国金枪鱼渔业的开拓者。  

尽管科研工作繁重,戴小杰20多年来,仍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5篇—7篇,目前已累计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多人。  

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外,戴小杰秉持“把论文写在大洋大海上”的研学理念,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他指导的研究生在SCI等学术平台上发表论文70余篇。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出海调查,打牢科学实践基础,助力学生们在成才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来源:中国海洋报,2019年7月1日)

原文链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2596068/app_key/c676a96a822e3204891d2efd4727c5e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