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系列报道之十七:“乡村振兴正当时,海洋青年在路上”水产与生命学院国情社情观察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发布日期:2019-08-04 责任编辑:于林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697设置

产业兴旺,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可能有满意的就业、较高的收入,农村才会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为加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深刻领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2019年暑假,由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国情社情观察团,在学院教师王春、翟斯凡的带领下,分别赴上海、安徽地区三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乡镇,开展“生态养殖产业发展下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活动。观察团成员们带着些微稚气和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出校园,经历长时间的路途奔波,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当地经济与产业发展状况。

走进上海郊区乡村——体察“田园综合体”

7月8日,国情社情观察团在崇明区新河镇进化村展开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活动。进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宇英,村委会引进的企业负责人上海熠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参加了调研座谈。新河镇进化村作为上海市崇明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勇于创新,颇具创意地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目前,多项“生态+”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如两无(无农药、无除草剂残留)大米的有机生产、金边灵芝的集约化栽培、复合型景观化稻虾蟹生态种养等等项目,让大家体会到乡村发展的多样化与蓬勃生命力。

观察团成员随机访谈了八位村民。村民们热情地介绍了村子情况,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生活的美好。同学们切身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办法带领人民致富,人民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福利。村振兴不仅要重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实施路径。进化村对招商引资企业严格把控,因地制宜开发高经济价值种养、休闲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既建设了美丽乡村,又拉动经济增长,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吸引人才回流,脚踏实地帮助人民致富,实现共赢。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精神上的富足显得越来越重要。

此次崇明之行,同学们深入基层调研,明白了何为坚守初心而不渝,感觉到这就是一种成长。

在进化村与村领导及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

崇明区新河镇进化村前集体合影

美丽乡村建设——莲花坞瓜果飘香

7月10日,观察团抵达安徽省繁昌县沈弄村进行调研。沈弄村党支部书记赵永革、安徽省君泰旺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王总经理带领大家一起进行了座谈、考察。考察团了解到,沈弄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流转率达98%,辖区内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国家和省级标准蔬菜示范园各1家。沈弄村先后荣获省级“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生态村”和市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除了良好的产业氛围,沈弄村也注重生态保护,积极落实省、市、县、镇、村五级管理模式,落实清除垃圾、清除臭水沟、清除乱堆乱放、清除无功能建筑、清除散养家禽以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

安徽君泰旺隆生态农业公司在村里的支持下,为攻克一种优质淡水鱼类沙塘鳢的批量育苗技术,与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团队一道,克服困难,顽强攻关,历时12年,终获重大突破!沈弄村计划在上海海洋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打造沙塘鳢生态养殖产业链,成为中国的“沙塘鳢第一村”,带动繁昌县和芜湖市的沙塘鳢产业发展。

11日上午,观察团成员来到沈弄村方冲组开展村民调研,感受美丽乡村建设的魅力。碧水蓝天,瓜果飘香,同学们席地而坐品尝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成果——西瓜。烈日炎炎,这一片西瓜不仅甜在嘴上,更是甜进了心里。观察团的同学们也真正做到了用双脚去丈量这方土地,用心去感受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

考察团在沈弄村——与村支部书记、企业代表座谈

在安徽省繁昌县沈弄村集体合照

同学们在沈弄村调研、考察

骄阳暴雨下步伐依旧——民族文化造就乡村特色

7月12日,观察团到达望江县漳湖镇开展调研,与漳湖镇党委书记周晓霞、镇长汪节明、纪委书记曹辉等以及拟调研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漳湖镇临江滨湖,独立成圩,拥有望江县内唯一的回族聚集村,有着优美的环境优势和特色资源。目前,全县正处于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漳湖镇定向“发挥农业优势,彰显民族特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思路,打造民族风情小镇。同学们实地考察了漳湖镇回民村渡江战役纪念馆、田园综合体、稻渔综合种养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等。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同学们感受到了漳湖镇血浓于水的民族情谊和优良的红色基因,了解如何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文化特色融合推进乡村发展,深刻体会到产业兴旺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只有那些有想法、有干劲、有魄力的政府和企业才能真正解决乡村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实现从脱贫到振兴的目标。

同学们在漳湖镇与政府领导、企业负责人座谈

同学们在漳湖镇调研、考察

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调研,不论是村里“一肩挑”,还是在一线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书记,亦或是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企业家,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几年如一日的守卫着这些美丽的村庄。在党的政策下,农村的风貌改善了许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但同学们也意识到国家实现乡村振兴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一方面乡村振兴离不开党领导下的基层工作者的付出,离不开企业家们的开拓创新;另一方面,乡村振兴离不开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的参与。

考察团成员刘远昊说:“年轻人就应该充满干劲,勇于尝鲜,发散自己的思维,乡村振兴也要我们出一份力!”王语同表示:“青年学生需要多走出校门,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不能局限在书本中而脱离现实,乡村大有可为!”考察之路最困难的时候也许是长时间坐车转车的疲惫,也许是骄阳下走着泥泞的土路,也许是暴雨中挨家挨户敲门收集问卷,也许是交流中难懂的方言……为了解生态养殖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在知行合一中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观察团成员们走出舒适圈,克服了一道道难关。也许是村民的热情的一杯茶水,也许是乡野田间盛开的小花,给了他们勇往直前的动力。乡村振兴正当时,大家共同在路上!

(供稿:水产与生命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