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做扎根乡村的一颗“钉”——上海海洋大学师生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发布日期:2019-09-06 责任编辑:于林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403设置

“最困难的时候也许是长时间坐车转车的疲惫,也许是骄阳下走着泥泞的土路,也许是暴雨中挨家挨户敲门收集问卷,也许是交流中难懂的方言……但我们想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作为暑假实践社团的一员,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学生刘远昊这样说。

刘远昊只是一根扎根乡村的“钉”。在这个酷暑,上海海洋大学近800名师生,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教授,他们或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或加入“教授博士服务团”,迈出了步伐,他们或沿着水产前辈的足迹,或另辟新路,以坚实的步伐,行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农户眉眼间的幸福

7月中旬,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成永旭来到了江苏省金坛区。渔业技术人员、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代表也早早坐到了会场。成永旭给他们带来了中央关于“绿色、生态、安全、高效” 的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讲解了什么是河蟹可持续养殖技术,并详细说明了河蟹养殖模式现状、养殖产业存在问题、河蟹产业发展趋势、高品质河蟹养殖技术、蟹类品质评价和营养调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培训。

而在头一天的科技服务过程中,他已先后与江苏省常州市指前镇政府、金坛河蟹龙头企业及养殖户代表进行了座谈,在水草种植、河蟹均衡上市、河蟹功能性饲料研发和使用、水质管理、品质提升、河蟹体内二恶英和重金属的来源及去除等方面回答了农户们的提问,并给出了具体建议,就一些技术难点和一线人员进行讨论。

与此同时,他的同事、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谭洪新教授,带领教授博士服务团第八分团来到四川省级贫困县开江县。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开江县建立以“鱼虾蟹蚌共生养殖模式”为主体的开江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

此前,分团负责人马旭洲教授已多次前往到开江县开展科技服务。在上海海洋大学与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动下,开江县水产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两年时间内,共发展了河蟹、小龙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成功注册“开江小龙虾”地理标志商标。今年开江县预计特种水产养殖总产值达2.5亿元左右,净利润0.45亿元以上。

7月上旬,教授博士服务团第四分团前往江苏苏州,开展大口黑鲈养殖技术服务。此次教授博士服务团主要任务是在苏州推广大口黑鲈的科学养殖模式,引导当地养殖户合理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户的鲈鱼养殖经济效益。服务团在渔业工作人员陪同下考察了当地大口黑鲈养殖基地,听取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科学的指导和合理的建议。

同样,其他服务团的成员,分别在江苏、浙江、安徽、云南、贵州等地,为养殖户带去了更多的知识和建议。他们通过基层调研、回答提问、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座谈互动、合作对接等形式,解决了养殖产业中的实际问题。在每次服务的过程中,他们都会发现,一些农户愁眉苦脸地来,当他们提出的问题都得到解答后,他们眉头上的结都舒展开了。

扎根乡村迎来累累硕果

7月正值高温天气,也是河湖最易爆发蓝藻的时间。7月底,为了摸清上海市崇明岛河道水体的生态健康状况,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第五分团到崇明岛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河道水体调查服务。

通过两天的实地走访,服务团从养殖企业拿到了水产养殖业的第一手资料,向养殖企业和养殖技术人员推广了最新的养殖技术及养殖理念,加强了与一线从业单位的交流沟通,共同合作探索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此次科技服务,不仅为校企“产、学、研”方面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水产一流学科的建设与提升贡献力量。

同样在7月,上海海洋大学与四川开江县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共同努力加快“开江小龙虾、开江大闸蟹”等特色水产发展步伐,确保到2022年开江县特色生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力争成为四川特色水产第一县、中国西部虾蟹之都和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引领推动开江加快创建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在服务过程中,教授博士服务团也了解到水产养殖产业中的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为相关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科技合作等奠定基础,有利于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了水产一流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贡献度。同时,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服务团师生感受到了水产科技成果的需求和转化的紧迫性,进一步了解水产养殖中的实际需求,并为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是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的第15个年头,教授博士服务团是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的服务团,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也考验教师的服务社会能力。服务团活动实现了与一线从业者交流沟通,解决生产难题、获取一线资料的目标,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我校教授博士服务团的光荣传统。同时,在和不同水产从业者的沟通交流中我校教师团队得到启发,有利于推进科研与产业融合,拓展和提升我校水产一流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让更多人行走乡村

暑假实践社团王语同认为:“青年学生需要多走出校门,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不能局限在书本中而脱离现实,乡村大有可为!”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以“壮丽70年,汇聚青春梦”为主题,面向全日制在籍本科生和研究生,注重点面结合,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引导学生扎实上好“行走的课堂”。自今年4月份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以来,经实践通识课程、学生申报、学院初审推荐、立项培训、校内路演、校内宣讲、立项答辩等环节,学校确立12支校级国情社情观察团、16支校级社会调查团队,1支海外学习观察团(日本),41支学院立项团队。项目成员涵盖本科生、研究生近600余名,指导教师50余人,实践地点覆盖江苏、浙江、安徽等18个省、市、自治区。

而教授博士服务团的成员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科研思想活跃的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组成,通过“跨学科融合”“老中青教师”和“本硕博学生”组团等方式,让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交流与合作,不仅加速了水产养殖学科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乡村,共同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在四川开江县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服务中,还邀请了浙江大学王岩教授参加此次科技服务活动,探索跨校协同服务新机制。

上海海洋大学今年的教授博士服务团共9个团队,由4个水产专业团队、5个特色团队,以水产与生命学院为主,联合食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教师共同开展,深入基层一线,为企业和用户解决生产实践难题,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服务团主要通过与对接单位座谈调研、实地走访基层现场,与一线从业者交流沟通,解决生产难题,与企业进行技术成果对接等方式进行暑期服务。

自2005年上海海洋大学首次组建党员教授服务团,赴全国渔业科技示范县江苏高淳渔区开展科技服务以来,学校第15年在暑假期间组织有关方面的教授和博士,由党员带头,通过组建科技服务团或校地党建联建的形式下到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服务,足迹遍及上海、江苏、安徽、浙江、辽宁、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宁夏、新疆和西藏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已形成“扎根中国大地,瞄准渔区老区,促进校地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在科技服务和精准扶贫中传播‘红色基因’,彰显一流特色”的党建和服务理念。

(来源:新民晚报,2019年8月30日)

原文链接:http://xmwb.xinmin.cn/campus/html/2019-08/30/content_11_1.htm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