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首届“临港杯”国际孔雀鱼竞美大赛暨水族水产的生产、科研科普与市场一体化研讨会在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举办。200余对色彩斑斓的孔雀鱼齐聚临港,共有来自美国、波兰、荷兰、马来西亚、泰国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团队角逐大奖,这也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自揭牌以来举办的首次国际性水族赛事。大赛根据孔雀鱼的体型、花纹、色彩等多标准对参赛鱼进行综合评定,共评选出总冠军1对,由中国台湾选送;总亚军1对,由中国吉林选送;总季军1对,由中国台湾选送。大赛旨在为国内外孔雀鱼以及水族观赏鱼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推动水族、观赏鱼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与裁判交流大赛相关情况
由中国台湾选送的孔雀鱼喜获大赛冠军
据了解,此次赛制以沿袭至今超过70年历史的传统孔雀鱼比赛为蓝本,结合过去十年以来我国孔雀鱼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在亚洲孔雀鱼协会指导下加入了数个此前国内外未曾加入的比赛组别。此次比赛规模属于国际一级孔雀鱼赛事的标准,共分为15个组别,超过200组参赛鱼在现场争奇斗艳。大赛组委会邀请到了覆盖亚欧大陆近十个国家组成的裁判以及国际观察员团队为比赛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保驾护航,裁判长由亚洲孔雀鱼协会主席吕安仕担任,裁判组成员有中国休闲垂钓协会、孔雀鱼分会副会长孙铁军,波兰HWGG孔雀鱼协会主席Tomasz Gzyz,广东省水族协会孔雀鱼分会崔学初等。
作为承办方之一的上海特立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廖嘉申告诉记者,在我国,孔雀鱼最早于19世纪末传入我国南方,由于当时国内外环境的不稳定,很快便销声匿迹了。真正的品系孔雀鱼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从日本和东南亚进入我国,实际上引种时间不过30年,并迅速成为水族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多年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现在已经形成了多套针对世界各地区审美差异的饲养标准,以及一套世界通用的比赛标准。目前,学术界常以此作为毒理,病理或是遗传研究实验对象,为世界人民的精神健康和生理健康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据另一承办方的梦鱼国(上海)水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陆信潔介绍,中国作为世界观赏鱼人工饲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首届“临港杯”孔雀鱼竞美大赛通过孔雀鱼这一国际化极强的观赏鱼品种,在国际化的和专业化的标准下进行竞美以及自然科普教育,并借助临港新片区的利好政策、上海海洋大学专业的资源链条以及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质平台,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更加美丽、和谐、富强的中国形象。作为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的毕业生,孔雀鱼是他进入水族市场的一个尝试,今后他还将利用观赏鱼为媒介走向世界水族市场,进一步打响中国品牌。
据悉,比赛结束后,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将把比赛场地作为半永久展示厅,并建立永久性观赏鱼科普基地,结合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科特色,利用学校水族水产、海洋文化等学科优势,开展海洋科普海洋科创科普月主题活动,为上海市民提供自然类水族的科普教育活动。
在同期举办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共同研讨了实际水族水产等领域出现的相关重大问题,探寻了行业未来的实际导向和落实方法,为行业相关研究、科普、零售、生产各个环节一体化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应该尽快建立孔雀鱼种质资源库,保护和保存好野生原种孔雀鱼,并选育和培育出观赏性更佳的杂交种,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孔雀鱼的育种鱼苗技术,提升孔雀鱼的整体品质;在国内搭建孔雀鱼赛事平台,并在国际大赛中保持中国孔雀鱼的优势;水族水产市场的发展应充分发挥相关院校的水族水产学科特色,并结合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推动水族水产市场向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发展;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思维,以生产为基础、科普科研为核心、市场为窗口,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喜欢孔雀鱼,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共同推进水族水产市场的繁荣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潘迎捷、上海海洋大学文化与法律学院党委书记俞渊、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吴炯华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讲话,共有来自国内外水族水产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共计80余人参加了活动。
(来源:中国渔业报,2019年11月25日,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P8MNFe-vTcyVSFNodARy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