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多方专家齐聚上海会商“长江大保护”

发布日期:2020-01-08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71设置

中国报道讯(夏向阳 报道)“让江豚在崇明岛长江口安家。”随着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发展长江绿色渔业工作的持续推动,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带来的重要启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近日,来自国家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农业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安庆师范大学、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生态经济战略专委会、浙江省渔业经济学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汇聚上海海洋大学,围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和渔民转产转业”呈现出的新态势,一起展开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

据了解,长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七大河流之一,保护长江水生生物,是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近期也会制定出台更全面的保护管理制度,以着力夯实长江大保护基础。“长江大保护保卫战已经打响,但从渔政执法方面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执法设备落后或者缺乏必要的执法设备;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存在欠缺;执法成本高,执法工作经费不足;执法体制存在不顺,机制不完善;《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等法律尚待完善等问题。”长江渔政管理和渔业资源保护是长江湿地保护机制的重要方面,针对机制上的短板,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唐议提出自己的看法。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乃至湿地保护机制的建立完善,此次会议主办方之一、由上海海洋大学与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共同发起成立的长江湿地综合研究机构、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早在今年的七、八月,便开展了“千里长江渔村行”行动。中心组织了七支队伍共38人,分赴安徽、江苏、重庆、湖北、四川、湖南和贵州展开调研。在当地渔业管理部门以及民间志愿组织的协助下,调研队深入渔民家庭,重点调研了渔民对退捕政策的认知、退捕意愿、社会保障、渔船网具回收补偿、已退捕渔民的生计保障、转产转业安排等关键性项目,完成了近500户渔民的有效调查问卷,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很多有重要意义的经验,并上报给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供管理决策参考。

同样,上海海洋大学的广大师生,通过加入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也为“长江大保护”方案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和学生一起奔赴在调查第一线,长时间坐车转车,一会骄阳、一会暴雨,但是我很开心,因为我们用实际行动行走在长江大保护的路上。”长期以来从事退捕政策影响研究的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廷贵教授豁达而风趣地表示,正是通过开展这样的实地调查,他发现了渔民与退捕政策满意度之间的规律,并建议政府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渔民转业有门;完善社会保障,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险等。

“了解长江沿岸省市退捕渔民当前的生活状况以及实行长江流域渔民退捕政策的政策效果,可以为渔区社会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我们的调研将对进一步推进渔农村改革,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我国渔农村政策及其实施条件具有基础性意义。”唐议认为。会上,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与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现场签订了合作协议。据悉,下一步,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还将着力通过收集重要数据和研究改善的措施,以此为国家养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稳定退捕秩序、保障渔民权益、巩固长江禁渔成果、维护长江渔业生产正常秩序,实现更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提供决策科学支撑。

(来源:中国报道网,2019年12月30日,原文网址:http://jjcsj.chinareports.org.cn/lshb/2019/1230/7058.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