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校团委积极宣传引导,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同学们积极宣传防疫相关知识,一批批海大青年志愿者走上抗“疫”前线,各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积极主动参与家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为所在城市、乡村的防疫工作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志愿服务传真情
2017级软件工程2班的杨梓轩在其家乡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的乡镇疫情防控点参加志愿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对外来人员、出入人员做体温测量,询问、登记出入人员信息。此外,杨梓轩同学还为当地的乡镇医院捐献了N95口罩200只,外科医用口罩2000只,100斤消毒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克时艰。
2017级物流2班的杨天翊是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鹿井镇的乡镇志愿者。他的主要职责是劝返在外游荡民众居家隔离,避免疫情的蔓延;对于不听劝阻的人,他仍然耐心向其说明疫情形势和防疫知识,解释隔离、劝阻的意义,直到说服成功。他表示,“抗击疫情需要万众一心,希望早日战胜疫情!”
2016级季亚婷是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的一名学生党员,她积极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社区志愿服务中。季亚婷主要负责对社区过往车辆中的人员进行询问,登记外来车辆和人员的信息,并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季亚婷不畏艰苦,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李欣然是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三班的团支书。在看到社区微信号里有招募社区志愿者的信息时,李欣然果断报名。在志愿服务期间,李欣然每天协助社区管理人员在小区执勤,做好防疫知识宣传,每天执勤12个小时对进入社区人员进行身份证、单位工作证明登记以及体温检测。她坚信守住小区,就是守住每个人的小家,只有每个小家都平安,疫情得到控制,国家才会渡过难关。
2017级食科专业的宋泽宇家住湖北省赤壁市,当地离武汉很近,也成了首批发布封城通告的城市之一。为抗击疫情,身为高三班主任的父亲光荣变身守校人员,他也毅然加入志愿者中,主要负责统计本地以及本地户籍大学生详细信息。他需要每天在各类学生群发布防疫小贴士、发放信息统计表格,指导学生填写信息,确保信息完整准确。他认为,抗疫当前,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对党和政府有足够信心,湖北人民,中华儿女,绝不会被任何灾难打倒!
爱心捐赠暖人心
水产与生命学院2017级研究生徐佳文,在疫情愈发严重的时候,深处湖北孝感的他与多名伙伴一起在网上成立了“孝感肺炎自强自救”志愿工作组,通过线上的方式组织民间自救行动,一方面将医疗物资尽快送到一线医务人员手中,一方面利用研究生期间的免疫学知识给家乡的亲戚朋友进行防疫知识科普。期间,累计委托采购物资150万余元,同时协助海内外各项物资:口罩(16.5万)、防护服(2.1万)、隔离衣(1.15万)、手术服(3千)、消毒液(17.5吨)等送至一线人员手中。这些物资对于抗击疫情起到了很好的应急作用,徐佳文同学和他的志愿者伙伴们坚信只要合力攻坚,疫情一定会结束,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2017级社会工作专业2班张朱青的姑姑是一名医生,从姑姑那里了解到,湖北一些医院物资匮乏,急需护目镜、口罩等医疗物资。疫情当头,她与朋友一起为急缺物资的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捐赠了110副护目镜。她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疫情的阴霾必将散去,为医生护士们祈福,为武汉、为中国祈福。
面对突发疫情,来自2018级信管3班的李龙浩主动请缨,报名成为武汉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帮助滞留武汉大学生平稳心态,并将所有零花钱(总计3000元)毫无保留地捐赠给红十字会。他在疫情面前彰显出新时代青年的热血和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青团员的初心和使命。他说,“武汉会变好的,中国会变好的,等疫情过去,龙浩请大家来武汉吃热干面咯!”
在海洋科学学院团委的组织号召下,学院各班级团支部、团员青年纷纷以个人、家庭和学校名义自发为疫区捐款近6000元。学院团学骨干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向湖北省慈善总会等机构捐款1000余元。另外,近10名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所在家乡的一线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之中。
面对疫情肆虐,这样积极主动投身防疫一线的我校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勇于担当,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青年大学生的职责和使命,奉献着一名当代青年的青春和力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