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报:上海海洋大学:发挥专业优势,以科技战“疫”

发布日期:2020-03-19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610设置

2020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三个月,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上海海洋大学教师心系渔民收益和产业发展,发挥专业优势,以不同形式坚持开展科技服务,参与专项行动,加强决策咨询,发挥学校智库优势,努力为渔业经济稳定和脱贫攻坚贡献积极的力量。

心系渔民,协力扶贫不停步

疫情来袭,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扶贫团队对口扶贫的云南德宏州芒市、昭通市镇雄县和四川开江县相继封闭。由于扶贫团队不能亲临河蟹养殖现场,他们连夜组织专家撰写了疫情防控期间《河蟹生产技术指导》和《河蟹养殖蟹塘水草种植技术指导》等资料,同时开展网络指导。

通过微信和视频,上述地区已经在专家的远程指导下做好了河蟹养殖的准备工作——种植水草。其中芒市种植轮叶黑藻,镇雄县和开江县种植伊乐藻。除了保持线上联系以外,河蟹专家们还根据时间节点,为各地区积极联系蟹种。他们通过安徽当涂县水产局为开江县提供蟹种的,为蟹种运输出具证明;为芒市联系蟹种运输方式。

2月27日上海至芒市航班复航后,500余千克蟹苗顺利运到了目的地,成活率95%以上。2月29日,河蟹已开始摄食。专家们建议,在养蟹水体中投放菜籽饼既可以为水草提供营养,也可以为河蟹提供饵料。渔民们一边战“疫”,一边利用线上传授的专业知识,以科技“复工”。


云南德宏彝族蟹农孟岩回收到上海运来的蟹苗

让专业知识“飞”出校园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相隔四千公里的上海海洋大学专家一直牵挂西藏亚东的“鱼宝宝”们。亚东虽然受疫情的影响较小,但疫情期间也正是亚东鲑鱼生产最繁忙、量重要和最紧张的时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海海洋大学亚东鲑鱼团队为此特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亚东鲑鱼人工繁育技术操作要点》,指导渔民们在此期间获得亚东鲑鱼受精卵1265万粒,收到受精率达95%的好成效。同时,建立专用微信群、定时视频观察和指导亚东鲑鱼的孵化工作。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生产管理不放松、人员防护不放松,取得了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疫情期间,作为我国传统节假日消费重要水产品鳜鱼,由于运输困难、销量下降,导致成鱼无法按期出塘,存塘量不减、饵料鱼供给困难,养殖成本增加,而销售无期。面对疫情发生,上海海洋大学农业产业体系鳜鱼团队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产业体系工作要求,编写了《鳜鱼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供全国鳜鱼育苗繁殖生产使用;同时,与部分鳜鱼育种单位、苗种生产企业进行电话联络,指导企业开展亲鱼培育,并做好苗种繁育生产计划,待疫情退去,迅速组织恢复常态生产。

此外,上海海洋大学的罗氏沼虾团队还主动对接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和扬州市嘉丰罗氏沼虾良种繁殖有限公司等虾苗种繁育场,针对新态势,提出进一步加强亲虾培育,强化亲虾营养、水质控制和病害防控,尽可能备好物资按需健康生态培育虾苗的建议,待疫情过后可最大限度的尽快恢复苗种生产规模,向市场供应优质虾苗。期间每周通过电话、微信沟通,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技术指导,至今已技术指导生产约1.3亿尾虾苗。

参与防控专项行动 加强决策咨询

二月初,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把两份建议提交到了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专家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分析了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远洋渔业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远洋渔业应对措施与建议》《关于推进海洋渔具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的建议》等维护远洋渔业稳定的五条建议,获得国家渔业管理部门的肯定。

同时,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唐议教授还参与了农业农村部防控疫情专项法治宣传行动的微课程录制。此次专题课程由农业农村部法规司、畜牧兽医局、渔业渔政管理局、长江办、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防控疫情的社会热点问题制作完成。

唐议以《〈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关于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和渔业资源利用、保护制度解析》为题录制专题视频,讲解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渔业法立法定位和性质,野生动物保护法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制度以及渔业法渔业资源利用和保护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强调依法防控意识、依法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来源:中国渔业报公众微信号,https://mp.weixin.qq.com/s/lC5VNv_U3xFFo6I6aobQqg)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