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奋斗在临港 | 闪光少女留港记

发布日期:2020-06-27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519设置

今年1月中旬,上海公务员考试成绩逐批公布,第一次参考的蕊蕊“落榜”了。“还是准备得太晚了”,她无奈地笑了笑。蕊蕊是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的本科应届生,自年后3月起就边准备毕业事宜,边投递简历找工作。“因为疫情关系呆在外地老家,就是想返校也返不来。”蕊蕊一个月内往40多家公司投了简历,回复寥寥无几。于是她把目光投向了每天不断闪烁提醒新消息的“就业群”。

每个学院都有就业群,我们群里面所有的学院毕业生都在里面。辅导员常常把各种招聘信息汇总发到群里面,然后动员大家有意向或有需求的,可以去试试看。就是建立一个渠道,让我们知道招聘信息。”关于海洋大学科技园的招聘信息,也在群里发布了出来。蕊蕊心念一动,投出简历。“从应聘到就业我特别快,一周我就来了。”就职成功的她回校感谢辅导员与学院老师在就业上的帮助。上海海洋大学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晏萍主任欣慰地笑道,“以后,我们都是临港人啦!”蕊蕊心下一暖。

自疫情在家期间,辅导员就保持着与蕊蕊的联系,每两周就打一次电话来询问沟通她的就业情况。“我们辅导员4月初就开始给我们打电话,问我们就业落实怎么样,最近群内转发的岗位推荐有没有什么意向?反正我是收到了他3到4个电话。”为了有针对性指导应届生应聘,帮助应届生就业,学校还开了线上就业培训课,从简历修改到面试技巧,全流程辅导。

“不止是蕊蕊,我们毕业班辅导员们身边都有‘一人一册’,针对‘未就业群体’更是实施‘一生一策’动态管理服务。”在辅导员们的‘一人一册’中都分门别类的详细记录并及时更新着自己所负责每位应届生的就业状态,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情况,制定不同的就业帮扶策略和办法。“让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都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是我们所有就业战线同仁们的一致愿望。”晏萍补充道。




❤ 就业暖语 ❤

哪怕“事与愿违”,一切都将是最好的安排

蕊蕊认为,自己之所以“特别快”就业成功,中间还要特别感谢杜学长的推荐。杜学长高她两届,是她大一参加志愿者活动学校的领队。“当时他不认识我,我认识他”她笑着说。直到蕊蕊大三,杜学长才真正认识她。届时她参与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是校礼仪队队长、品读海大社的社长。品读海大社是一个对校园文化与历史进行品牌挖掘和宣讲的设团,通过承接对外讲解任务,征集并开发校园文创产品、举办校史演讲比赛等方式,让更多师生深化对学校的了解,坚定文化自信,增添认同感。

一次为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来访领导讲解海大文化的契机,蕊蕊被当时已毕业并在科技园任职创新事业部主管的杜学长“看到”了。得知她在找工作,杜学长便透露说科技园也刚好在招人,动员她来试试看。

“在校经历和表现也挺重要的”。就业不止是毕业生的事情,也是憧憬就业,对未来有所规划的所有学生的事情。


❤ 就业暖语 ❤

伯乐就在身边,你的努力终将被看见

虽然蕊蕊的本专业是物流工程,但一直以来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她有持续关注科技园动态,并且因为在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做老师助理,对创新创业方面了解较多,知道这是个面向大学生,特别是临港地区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扶持的孵化平台。

“因为应聘岗位的其中一项工作内容是运营文创平台,与自己在品读海大社的工作有相通之处,挺有兴趣的。”蕊蕊心念一动,投递了简历。熬过简历筛选的几天,她终于等到预约线上面试的电话。面试官问及是否有被其它公司录取?其实在这等待的几天里,她已收到两个办公场地在市区的offer。“一则是因为工资不理想,生活成本过高,二则熟悉临港,确实对平台和工作内容感兴趣,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孵化并实现创业梦,为临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蕊蕊最后决定留驻临港。

目前蕊蕊已到岗快一个月,每一天工作内容饱满——运营科技园公众号、撰写园区时事新闻稿、联系学生设计师沟通文创产品的制作细节、协助学生团队运营“海大蔚蓝”文创平台。“我们在做的这个‘文创平台’是一个开放的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在校大学生都能成为 ‘斜杠青年设计师’,自主设计有海洋大学特色的文创作品,将创意落实为成品,最后在‘文创平台’上进行展示销售。”蕊蕊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介绍道。

❤ 就业暖语 ❤

比起专业对口

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要为之奋斗的

6月18日蕊蕊正式毕业,7月1日蕊蕊将结束实习期,考核转正,入职科技园。接下来她还将有一个又一个期待实现的“小目标”。比如练车,之后因工作需要常常来往单位与学校,驾照拿到两年了还没怎么碰过车,她要向同事们证明自己的驾照的确是考出来的。比如说落户,她希望能早日落户临港,成为真正的临港人,与临港一起成长。

(来源:上海临港微信号,6月24日,https://mp.weixin.qq.com/s/-EmgJa4-y6vLk_4DHd1GnA)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