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五):献智海洋治理,维护国家权益

发布日期:2020-11-11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92设置

上海海洋大学将水产学科与法学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献智国际海洋与渔业治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代代相传,先后400多人次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海洋与渔业治理规则制定与履约谈判,覆盖全球三大洋、南北极,与世界一流专家同台博弈,贡献中国智慧,维护国家权益。

图1为2017年,我校教师参加联合国关于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谈判会议时中国代表团会场合影。

图2图3为2019年我校教师参与联合国BBNJ谈判第三届政府间会议。

图4为戴小杰教授参加国际履约谈判现场。

强力支撑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维护国家渔业权益。学校乐美龙教授代表中国全程参加1973-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达成贡献了中国智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成为公海渔业管理主要载体。学校乘势而为,建立“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这一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每年为国家远洋渔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派出156人次教师持续参加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等8个区域性渔业管理国际组织的科学与政府间谈判会议,提交55份报告(国家报告14份),显著提升中国在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2018年,学校履约智库团队入选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担任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财务和行政委员会主席、VME小型科学委员会主席等重要国际公务员职务6人次,使我国在部分国际渔业组织管理中居主导地位;发布全球鱿鱼指数,建立的国际履约企业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了远洋渔业企业对国际渔业管理要求的掌握与履行能力。

全面参与涉海涉渔国际规则制定谈判,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近五年,学校派出教师代表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海事组织(IM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重要国际组织涉海涉渔国际规则制定谈判22人次,涉及联合国大会可持续渔业决议、联合国关于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渔船和船员安全规则等诸多方面;2018-2019年连续参加联合国可持续渔业决议草案磋商会议, 8项中国提案纳入决议,结束了联大决议未有中国渔业提案被采纳的历史。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