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系列报道之十九:改革教学政策 推进阶梯课堂

发布日期:2020-11-30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79设置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工作。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开展工作。学院紧抓“六个方向”“十大体系”实现三全育人,而六个方向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个。

学院深入推进“阶梯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哲社教师进课堂讲授基本理论”、“易班线上线下互动讨论热点难点”和“超级大课堂面对面解决核心问题”等三个模块阶梯联动方式进行教学,再采用“主观努力度”、“知识积累度”和“行为实践度”的阶梯联动模块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超级大课堂”实施过程分为“课堂好声音”、“问题面对面”、“思政锐观察”和“评选优秀团队”等四个环节。每期超级大课堂都由3-4所高校参加,每个团队都包括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和学生,通过集体备课、专家采访、现场互动等教学方式,为大学生释疑解惑、析事明理。项目开展至今,先后举办了九期超级大课堂,分别围绕九个不同主题展开: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历史必然选择,今天过时了吗?新中国的成立使亿万人民站了起来,崛起的中国将如何影响世界?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还有多大红利?百年梦圆,强国必霸?在彼时开放的多元化时代,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国方案,是一枝独秀还是满园春色?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证伪”还是“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国别经济出问题,“罪”在全球化?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新时代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本教改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它推动了校际协作跨学科协同和“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超级大课堂”的应用引发上海同行关注和好评,其参与师生人数多、覆盖面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拼盘式教学方式,成为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临港地区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这种小协作带动了思政课的大发展,对全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城平台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成为临港新片区乃至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张新名片。经过近六年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超级大课堂”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拼盘式”教学方式,极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为了探索我校“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建立和健全课程教学与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基础课程与专业课课程相结合的全课程育人机制、专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队伍相结合为主的全员育人机制、教学六环节为主要抓手的全过程育人机制,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易班平台,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以“规范性”为牵引,建立多层次备课制度。以“丰富性”为牵引,建设教学资源库平台。以“针对性”为牵引,加强教改研究以“学理性”为牵引,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以“示范性”为牵引,打造“魅力课堂”.以“实效性”为牵引,完善现行思政课考核方式。以“共享性”为牵引,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基地建设。其次,要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完善思政课教师评聘机制、优化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为了更好的保障思政课的改革,马院构建协同格局,加强党的领导,学校也为此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思政课“金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三全育人”工作,为投入和贯彻落实这一工作,努力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撰稿:赵依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