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超级大课堂”

发布日期:2020-11-20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546设置

11月17日晚,上海海洋大学联合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在临港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办了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何以可能”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课——超级大课堂。

    活动现场

超级大课堂通过“课堂好声音”“问题面对面”“思政锐观察”和“评选优秀团队”给临港高校师生带来了思政盛宴。四支参赛队精心组织,各显神通,分别依次登场为学生答疑解惑,展现了各校团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这次超级大课堂的重视。

问题面对面

师生互动

评委现场

在“问题面对面”环节,大学生针对各校团队的“课堂好声音”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何以可能?”这一主题,争相发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会遇到哪些挑战?我们有何应对之策?”“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如何看待一些国家借疫情将国内矛盾向国际转移?”“当下如何建构海洋命运共同体”……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于时政热点的关注。“思政锐观察”的点评嘉宾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王岩,他从一个审视者、一个学习者,一个观察者和一个分享者角度,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今天的超级大课堂之所以精彩纷呈,一是精神状态,一堂思政课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的精神状态,思政课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展示。二是四支队伍紧紧围绕主题,各有千秋,争奇斗艳。如上海电机学院从历史的视角很好地回答了数字丝绸之路何以可能,文明之冲突与秩序的重组在当下世界的价值、反思、批判与目标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构建;上海电力大学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展示出来的一系列困局与矛盾出发,来构思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状与未来,并很好地回答了近期刚刚签订的RECP协议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过程中的国际价值与当下价值,以及中国方案的现实路径;上海海洋大学以教授挂帅的豪华阵容和5位中青年教师的有机组合,回答了和平演变战略演变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并阐释了对海洋文化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上海建桥学院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前提进行切入,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何以可能,各位教师轮番出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读。王岩教授结合主题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并提出建议,希望大家进一步提升空间,发展自信。

思政锐观察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对此次超级大课堂的举办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上海市教委2013年推出“超级大课堂”就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好评。2014年上海海洋大学把“超级大课堂”引到学校,并辐射临港高校,至今已举办10期,并形成品牌,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与亮点。“超级大课堂”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推动了跨学科与跨校的教学协作,四个学校围绕同一个话题共同讨论,并且每个队伍成员组成各不相同,体现了队伍协同、学科协同的特点。二是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答疑解惑的能力,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真正把问题讲深讲透,很考验教师的理论功底与教学基本功。同时超级大课堂也体现了师生互动,思想碰撞,教学相长。三是强化了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思政课要“开门办思政”,需要更多的专家名师参与到思政课建设中来。超级大课堂团队成员有思政课教师、职能部门的管理干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这几支不同背景的人员组成团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他还结合当前思政课所处的良好环境和新时代要求,希望大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把思政课真正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建设成为青年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点评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郑卫东宣布投票结果,《思想理论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曹宁华为获得优秀团队的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和上海建桥学院颁发证书,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为获得最佳团队的上海海洋大学颁发证书。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车车,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大文教授,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李梁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徐国民教授、东华大学王治东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金瑶梅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赵勇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李国娟教授,以及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金明教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教授、上海健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玉良教授、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焦风梅教授、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冬姣教授、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艳华教授等担任本次超级大课堂评委。

(撰稿:王敏 摄影:曾雅蓝)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