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午,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传来阵阵声音:“自古以来渔权就是维护海权的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表现形式。建设海洋强国成为中国梦的强音!”上海海洋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师生代表等五十余人登上了“淞航”号,参加了开在“船”上的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会。
“‘淞航’号是中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平台,凝聚着中国海洋的梦想。”上海海洋大学船舶管理中心主任许四杰介绍道,“3年多来,‘淞航’完成了近10次的渔业资源科考,“桑吉”号的调查活动,推动了“亚洲校园”’的国际交流、拓展了学生实习等,为海洋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场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会以“学史明理强信念 向海图强育栋梁”为主题,在场的师生都凝神静气地听着。随着现场学习会主持人、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敏娟的声音,上海海洋大学百余年因海而生、向海图强的故事徐徐展开。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开创远洋渔业前,上海海洋大学乐美龙教授奉调到农林部从事国际海洋法研究和与周边国家签订渔业协定的会谈工作。之后,乐美龙教授还曾先后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副代表和顾问多次出席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负责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等海洋法问题的讨论和中方提案起草等工作,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就双边渔业协定进行中日、中朝等渔业会谈。这些都为更好地开创远洋渔业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从1985年起从中国远洋渔业起步开始,上海海洋大学就被赋予了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几代海大师生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在多年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雄厚的科研实力。学校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不断提升服务海洋强国的能力和服务能级,履约谈判、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发挥智库功能为国家决策献言、创办远洋渔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多角度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我国参与全球和区域渔业治理发展进程中,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履约团队充分发挥科学优势,配合国家远洋渔业方针与政策,积极参加相关国际渔业磋商与履约谈判。履约团队被评为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在“淞航”船上,师生们聆听了上海海洋大学随国家发展而腾飞的故事。建校100多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海洋大学在祖国发展建设的大潮中,跟随着国家的脚步,秉持“渔界所至,海权所在”的创校初心,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的办学传统,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说,召开学习教育现场会,不仅是形式的创新,更能站在现场回望学校乃至国家的发展,感悟历史,感悟一代代党员干部接续奋斗的精神。学习历史就是了解过去,定位现在,展望未来。
王宏舟表示,“淞航”源自学校的第一艘、后毁于日军战火的实习船,有着百余年的历史。新时代的“淞航”号是一艘有着光荣使命的资源调查船,党史学习教育要结合学校特点,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努力创新方式方法,创建特色品牌,结合好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
王宏舟要求,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真抓实干,落实方案和计划到实践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出实招,办实事。
除现场学习会以外,上海海洋大学党委还将结合学校特色,进一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淞航”号的甲板上,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为“百年百人百讲”主题微课宣讲团授旗。该宣讲活动选拔了百名师生,将通过集体备课,以师生共话党史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来源:上观新闻,2021年4月13日,https://k.sina.cn/article_3844617568_e5283560020021c2f.html?wm=13500_0055&v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