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四):上海海洋大学领衔在《自然》发文 联合多个国际研究机构开展系统研究

发布日期:2022-03-10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292设置

水产品和水产养殖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为人类提供必不可少的营养支持以及在减少全球食品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得其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全球一半的水产品来自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又分为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在当前的研究当中,海水养殖吸引了全球大多数学者的目光,而淡水养殖在很大程度被忽视了。针对这一现象,上海海洋大学张文博博士联合多位全球顶级科学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全球水产品供应中淡水养殖的重要性远大于海水养殖。

2022年3月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文章由上海海洋大学领衔,英国斯特灵大学、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世界渔业中心、亚洲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以及斯德哥尔摩应变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题目为“水产养殖将继续依赖于陆地而不是海洋(Aquaculture will continue to depend more on land than sea)”。

淡水养殖被严重低估

研究认为,海水养殖在全球水产养殖政策议程中受到了过度的关注,而淡水养殖的重要性和潜力却被国际主流学术界忽视了。一个主要表现就是海水养殖领域论文发表量数倍于淡水养殖。

以可食用产量计,淡水养殖为全球贡献了77%的养殖水产品。约80%的依赖饵料投喂的养殖鱼类是在淡水中生产的。即使在不依赖饵料投喂的养殖种类(extractive species)中,全球淡水养殖的滤食性鱼类的可食用产量也高于海水养殖生产的滤食性贝类可食用产量。甲壳类主要在沿海陆地上的咸淡水池塘中养殖,同时淡水养殖占比逐年增多,而海水养殖生产的甲壳类产量极少。

各种水产养殖都存在资源限制

国际学术界通常认为,淡水养殖的发展会受到淡水、土地等资源限制,而海水养殖扩展空间几乎没有限制。本研究提出了不同意见,根据近年来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发现,不论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都需要在饲料生产等环节投入超过养殖环节直接消耗的淡水和土地资源。因此,张文博与研究伙伴们认为,依赖饵料投喂的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都存在类似的淡水、土地等资源的限制。同时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饲料生产环节,依赖饵料投喂的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环境影响没有明显区别。淡水养殖仍可进一步挖掘现有养殖面积的生产潜力,逐渐增加集约化水平,从而生产更多的水产品。

淡水养殖对全球粮食安全贡献更大

研究提出,淡水养殖对全球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因为它与海水养殖相比,在大规模生产投入少、可负担的水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原因在于,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多为低营养级的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人工繁殖难度低,对低溶解氧和富营养化水体适应能力强,仅需要简单的技术和设备便可开展养殖生产。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产量大、价格低、生态效率高

未来全球更需要淡水养殖

谈及全球水产养殖未来发展趋势时,张文博说:“近20年来发达国家的水产品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而发展中国家水产品消费量快速增加。发展成本低、技术简单的淡水养殖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全球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研究建议,全球在发展水产养殖中的人才和资源的投入,需要在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以促进全球粮食安全。本研究可为全球水产养殖发展提供政策制定依据。

这一研究的重要性、论点和结论得到《自然》审稿人的高度评价。审稿人赞同目前海水养殖吸引了世界的大部分注意力、资金和人力资源,认为本研究有助于将人们对水产养殖的注意力从海洋转移到陆地上来。

据悉,本文系张文博与研究伙伴2021年9月15日在《自然》杂志封面发表的“蓝色食品环境表现(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blue foods)”研究论文的系列研究成果。这一系列文章的发表也标志着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建设中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科设立于1921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水产养殖学科。2017年水产学科入围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水产”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331-3

(供稿:宣传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