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促建(1)丨风雨兼程二十载 砥砺奋进铸辉煌

发布日期:2024-01-06 责任编辑:刘源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69设置

为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1994-2002年,教育部选取200余所高校陆续开展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价”“优秀评价”“随机评价”等评估工作。2003-2008年,面向全国589所本科院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2013-2018年开展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2025年,再次开展面向全部高校的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2004年,学校根据“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首次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聚焦基本办学条件,做全面自评和整改,评估结论为“良好”。2018年,学校围绕“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以“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上海海洋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走到了上海市属特色高校建设的前列”。

2024年,学校将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本轮评估进一步对接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新要求,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导向,着重“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是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次全面检验。

本科教学评估沿革

贯彻落实评估精神 强化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2004年评估,学校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找准学校定位,着力于合理高效配置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能力。推进“三个转变”——由单科性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由硬件和空间资源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形成“三个协调发展”——特色优势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协调发展,教学质量提高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学校设立29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农林经济管理6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管理专业。养殖水化学、水生生物学、海洋渔业技术学、食品加工学4门课程获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称号,《鱼类增养殖学》《渔具力学》《水产食品学》《国际渔业》获四年一度的上海高校优秀教材奖。“海洋渔业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突出内涵建设特色发展

2004到2018年间,学校对照评估专家的意见和上海市教委新专业检查评估工作的要求,落实整改工作。着力学生发展,获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称号。加强专业建设,设置45个本科专业(方向),相比上一轮增加55%。拥有5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上海市教育高地专业、1个上海市优秀专业、5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个专业通过IFT国际认证。

重视课程建设,14年内,立项建设各级各类课程656门,评选校级精品课程56门;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28门,市级全英语课程12门。推动教材建设,学校出版各类“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33本,入选农业部首批“十三五”规划教材选题22本;获批上海市优秀教材奖16本、农业部优秀教材奖9本。在三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批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项。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焦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2019年以来,学校以全面落实审核评估整改任务为抓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整体办学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立德树人成效更加显著。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学校入选上海市“三全育人”示范学校,海洋科学学院入选示范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2022年,学校入选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教学名师1人、示范团队4个,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3门,上海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1门。牵头建设的“上海临港新片区‘大思政课’综合实验区”入选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

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学校以“深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提高学科专业质量”为核心,遵循“需求导向、质量导向、特色导向”原则,出台《上海海洋大学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撤销“园林”专业,停招“物流工程”等3个专业,组织申报“人工智能”等3个新专业。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8个、上海市级15个;入选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教育部1个、上海市2个。

优质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推进课程、教材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新开校内课程、引进优质在线资源等方式增加课程供给,生均本科课程数达到0.17门。立项建设市级重点课程82门、校级OBE课程509门,评选校级一流课程128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市级一流课程27门。近5年,教师主编、参编教材105本,立项建设数字化教材8本;入选农业农村部“十三五”第2批规划教材2本,“十四五”首批规划教材18本;荣获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3本、首届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本,1人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

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元。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发展,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需求。围绕“人工智能+”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需求,推出面向全校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模块,促进人工智能与学校特色专业领域之间的有机连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化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利用英语开展国际交流的能力。开设“个性化科研素养课”,设立“卓越班”“创新班”,推进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推进远洋渔业学院建设,开展二校园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现代渔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作用;成立“临港生物制药现代产业学院”,积极申报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启动“微专业”工作,立项备案智慧渔业、生物制药技术、碳中和技术等8个微专业。2018年以来获批国家级“四新”教改项目5项、各类市级教改项目25项;在最近一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市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生源质量实现持续提升。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加强内涵质量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招生宣传,凸显特色实力,根据生源特质以及社会环境变化,从“队伍建设、材料建设和平台建设”出发,构建多渠道招生宣传工作体系。5年间,学校增加港澳台华侨招生项目,取消专升本招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本”招生(改革省份不分批次),一本线(特控线)上考生比例逐年提升,生源结构、生源质量得到持续优化。

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成立OBE研究中心,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推动各专业、各课程主动对标整改,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专业建设成效明显。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通过IFT国际认证专业1个,通过欧洲ASIIN工程认证专业4个。

三轮评估的办学条件与办学质量核心数据一览

二十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忆往昔,初心不改,奋楫笃行。面对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全体海大人将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方针指引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拓一流本科教育新局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