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赴嵊泗专项科技服务为 “中国贻贝之乡” 注入强劲科技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08-29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0设置

2025年8月22日至23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赴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中国贻贝之乡”开展专项科技服务。服务团由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研究生院执行院长、科技处处长杨金龙,以及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林军教授等组成。杨金龙教授团队已率先成功培育出稳定的厚壳贻贝三倍体稚贝,以及完成海区投放和包苗养殖工作。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教授、学校兼职教授及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长高忠文专程赴嵊泗考察慰问服务团工作,并共同赴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及周边海域,实地调研三倍体贻贝稚贝的生长状况。服务团通过现场技术交流与指导,为应对嵊泗贻贝种质退化问题、推动水产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探种质资源场,三倍体贻贝育种迈关键步

8月22日,杨金龙教授带领服务团首站抵达嵊泗厚壳贻贝种质资源场,该基地是上海海洋大学与嵊泗当地深化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万荣校长、高忠文理事长细致检视厚壳贻贝育苗设施运行状态与实验环境控制细节,重点了解厚壳贻贝三倍体育种技术的研发进度、应用瓶颈及产业化前景。据了解,为抢抓厚壳贻贝育苗 “黄金窗口期”,在嵊泗种质资源场育苗池交付前,杨金龙教授团队已提前布局在福建漳浦育苗基地启动预研,成功培育出形态完整、活力良好的三倍体稚贝;通过嵊泗基地暂养后,现已顺利完成海区包苗养殖关键环节。这一系列成果不仅验证了三倍体苗种的环境适应性,更标志着厚壳贻贝三倍体苗种规模化繁育迈出关键一步,为产业端应用筑牢技术基础。

万荣对此表示高度肯定,他提到水产种业的振兴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攻克像厚壳贻贝这样重要海水经济物种的三倍体繁育技术,对于提升产业效益、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战略意义,并勉励团队持续深化科研攻关,尽快推动技术走向成熟与应用。

随后,万荣一行参观了基地内附设的检测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杨金龙教授重点介绍了“基于生物被膜调控的厚壳贻贝定向附着技术”的创新性研究,该技术有效解决传统育苗“附着难、成活低”痛点问题。万荣关切地询问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计划,并表示学校将积极支持此类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期望其未来能在厚壳贻贝乃至更广泛的水产种业繁育中发挥实效,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江河湖泊和世界大洋大海上”。

踏浪枸杞岛,海上一线问需解养殖难题

8月23日,万荣校长、高忠文教授与服务团专家不顾烈日酷暑,乘渔船前往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及其周边海域,实地考察厚壳贻贝三倍体稚贝的海上生长情况。服务团详细了解了三倍体稚贝包苗情况以及生长状态,并针对养殖技术难题提供了现场指导和建议。万荣、高忠文与服务团专家同养殖户、企业代表及嵊泗县海洋经济发展局、枸杞乡渔农业发展办公室等当地管理部门负责人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三倍体贻贝的养殖、未来潜力以及嵊泗贻贝种质繁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方向。

嵊泗县作为 “中国贻贝之乡”,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当前正面临种质退化、苗种供应不稳定、养殖效益待提升等现实挑战,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抓手。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以水产海洋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服务国家海洋强国、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杨金龙教授团队在厚壳贻贝三倍体繁育中取得的重要突破,是助力嵊泗贻贝产业迈向更高质、更高效发展新路径的重要契机。

(供稿:水产与生命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