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纪念首任校长张镠逝世100周年暨全国首个远洋渔业专修科成立100周年

发布日期:2025-11-04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0设置

11月1日,上海海洋大学举行献花仪式和座谈会,纪念首任校长张镠逝世100周年暨全国首个远洋渔业专修科成立100周年。

校党委书记王宏舟、校长胡炜与师生代表,向张镠校长铜像献花,纪念和缅怀张镠校长为水产教育事业迎难而上、呕心沥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校精神。

张镠,字公镠,上海嘉定人,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首任校长。他是中国第一批赴海外学习水产的留学生之一,也是中国水产教育主要开创人之一。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江华主持座谈会。会上,周程、严利平、仲霞铭、沈德纲等校友和戴小杰等教师代表纷纷发言。校学生会主席、爱恩学院2023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刘洋孜朗诵了著名水产教育家沈恩孚为张镠校长所撰挽诗,校史宣讲团2024级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龙昕在发言中表达了精神传承的誓言。

座谈会上,大家认为张镠校长身上集中了三个主要精神:一是迎难而上的创校精神。张镠校长为学校发展殚精竭虑、筚路蓝缕。著名教育家沈恩孚所撰挽诗所提到的,“俗之偷安,呼号弗从,况遭时艰,虽劬何功”,字里行间透射着对张镠校长创校精神的敬畏,以及时局难遂人愿的深切同情。二是面向行业的办学情怀。张镠认为:“谋展何种之事业,则当营何种之学校。事业因,学校果也。”正是在此指导下,上海海洋大学创造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和世界的大洋大海上”的办学传统。三是勤朴忠实的优良作风。1914年2月,张镠校长宣布对学生希望五事,并于1914年9月定立“勤朴忠实”为校训,成为上海海洋大学薪火相传的核心精神。校友、北京大学教授周程还阐释了校训的精神内涵,即“勤以定心,朴以去伪,忠以立义,实以成事”。他说,母校给予我们的,远不止一纸毕业文凭和一项专业技能,更是“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一语中包含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勤朴忠实”四字校训中的精神底色。

今年,也是上海海洋大学成立全国首个远洋渔业专修科100周年。当初,侯朝海、李东芗、冯立民等先辈创立这一学科,如今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优势学科,为国计民生做出重要贡献。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郑卫东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张镠校长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行的宝贵财富。站在第二个百年的起点,我们更需要这种首创精神,去聚焦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核心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加强与产业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开展海洋生态保护研究,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全方位落实海洋开发利用保护要求。

(供稿: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

返回原图
/